文/鄭北晨
注冊無線網址推廣少林文化
文/鄭北晨
近期有消息稱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團注冊了多個無線網址,少林文化推廣再出新招。但奇招屢出之下,推廣的究竟是“少林經濟體”文化,還是佛教的文化?
少林寺作為寺廟適應市場經濟,是在經濟發展中展現身手的成功典型,令人印象深刻。但“少林文化”是什么,我確實有些模糊。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以往公眾感覺,少林僧人的生活是清苦無憂的。1979年春節,隨著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少林寺》的播放,全球的眼光開始聚焦于此。
從少林寺官方網站開通到少林寺網絡中心成立;從少林功夫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公開少林秘籍;從把少林功夫搬上舞臺到邀請金庸訪問少林;從武僧團到全球各地進行演出到全球征集演員拍攝《少林寺》……這一切都凸顯了千年少林寺的與時俱進精神,而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則是少林寺緊跟時代步伐的現代意識。
釋永信大師覺得,“對于一個好的品牌來說,不是停滯不前了,不能因為已經有影響力就不發展了,恰恰相反,越是這樣越要做好優勢的推介”。在現代規則的指引下,少林寺走上了一條具有濃郁現代意識的發展道路。
近期有消息稱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團注冊了多個無線網址。可見,以少林寺為主的傳統佛教文化產業已經開始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先進科技平臺宣傳自身,謀篇布局。
無獨有偶,前不久也有微博爆料稱,“2011中國移動(微博)開發者大會”的現場驚現“北京市龍泉寺IT項目負責人”。該負責人代表龍泉寺寺廟、尼姑庵在內的眾多傳統寺院參會,旨在通過移動互聯網宣傳佛法,傳承中國寺廟文化。種種跡象足以見得,傳統佛教機構具備跨時代精神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對此,網友稱:“不拘萬法,可為道用。佛法也主張與時俱進,方便眾生。”
連傳統的宗教機構都不失時機地開始涉足網商,這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在當下的數字時代,走在趨勢前端至關重要。
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團選擇無線網址作為涉足移動互聯網的開端絕非偶然。無線網址以手機等移動終端為載體,打破了傳統互聯網主要依靠PC機為終端的局限,達到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交互,是企業在無線互聯網的重要品牌標志。無線網址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尋址技術同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一種新型服務,符合國家相關技術標準,也是企業開展營銷的利器。無線網址關鍵詞注冊后,可以迅速為企業攔截商機,幫助企業大幅提升手機網站訪問量,吸引大量潛在用戶,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制高點。除此之外,搶注專屬的、權威稀缺的“世界功夫之都”等無線網址,還可錄入國家網絡目錄數據庫,有利于及時保護“少林寺”傳統文化品牌和民族無形資產。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
最近受朋友影響,開始關注禪學。之前在網上發現少林寺的網站做得挺有特色,雖從電子商務的角度講該網站還有巨大潛力,但其目前為止的信息化建設,已讓吾等俗人開眼。
聽朋友說少林寺自己的官方網站有很火的BBS,嘗試注冊了一下,發現自己已經排在1.6萬多人之后,精神為之一震,可是沒有看到一篇帖子,有些遺憾,不知是否最近系統在升級中。但在網站上看到的少林寺的聯系方式,一長串E-mail地址也足以讓我興奮不已。考慮到各位大師佛家事務繁忙,因此認為沒有列出即時通訊方式也在情理之中。曾經去少林寺旅游的同事還說,少林寺有巨牛的財務管理系統,甚至引進了ERP(企業資源計劃)。個人覺得雖有夸大之詞,但單從目前的宣傳態勢來看,也足以讓搞信息化建設的同仁歡欣鼓舞。
少林實業發展公司看名字就知道是商業化運作的產物,從少林寺頻繁的巡演就能看出其經營有方,效益豐厚。少林寺不僅武術揚名天下,信息化和商業化運營也立在潮頭。中國的眾多寺廟看來要多多向其取經才是。
少林寺從一個全國半熟少年熱切投奔的習武之所,成功地轉型為一個旅游中心,就連普京都到少林以武會友過了。無處不在的少林,成功地把自己整合進了市場經濟大潮。
少林寺作為寺廟適應市場經濟,是在經濟發展中展現身手的成功典型,令人印象深刻。但“少林文化”是什么,我確實有些模糊。想到嵩山,我的第一反應會是少林寺,而不會是五岳里面的中岳,這是少林文化得到了弘揚的證明嗎?這證明的仍然是少林寺的影響大啊,少林文化是什么,推廣在什么地方,指的是“少林經濟體”的文化,還是佛教的文化?
當然,名寺在經濟轉型中暢游,非僅少林寺而已。也許是我落于塵俗太深,幾乎想到任何一個有名的寺觀,腦子里出現的場景都非關宗教,而是旅游。而想到這些地方的旅游,便想到燒香、算卦、丟功德錢、往水里漂硬幣等等,還會聽到不少香客出手大方的故事,以及物品開光之類的事情。清靜的印象是不存在的,而這些地方人很多、財很旺的印象卻牢固樹立在我的腦子里。這是誤會嗎?錯覺嗎?我自問而不能自答。這就是我頭腦里的當代中國寺廟文化。
世界著名的宗教寺院很多,想到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等,我對它們在早已市場化的社會里怎樣“投身市場大潮”一點印象都沒有,我不知它們在世俗之中怎樣自處。或許,寺廟在市場經濟中暢游,算是我們的一個特色。我看到了文化變物質,物質即文化,推廣就在這變化之中。
幾百年來,少林寺一直以佛教禪宗的發祥地而聞名于世,其少林功夫更是享譽中外。少林功夫的名聲在外,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少林功夫,國外的游客逐年增加,少林文化在國外已經成為了一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然而,這個令人產生敬畏感的神秘地方,近年來因方丈釋永信的種種高調行為,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如今,少林寺儼然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實現自己的“得道升仙”。
在少林的課堂知客延開法師看來,少林寺因釋永信推動現代化知識,要求僧侶學習電腦與外語而遭受外界批評,但較之我國臺灣一些佛寺的做法,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在他看來,臺灣的佛教“非常現代化”,“里頭現代化設備齊全,還有國際會議廳”,此外,很多法師能用外語介紹、傳遞佛法,“在現代化與國際化這方面,大陸少林寺與之實在無法比”。
宗教商業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一。面對發展和傳承兼顧的壓力,少林寺不得不在避世和入世間尋求平衡點。少林寺所走的路子一直讓公眾擔心,因為在中國,從來沒有類似宗教+商業+政治的機構出現過。
如果說最初少林寺商業化是為了擺脫經濟壓力和拓寬國際知名度,如今,它反而給少林寺帶來了一種新的困境——道德危機。有人開始問,少林寺你還能走多遠?少林還能有真功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