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成
機體變形、機座松動、基礎共振等故障在振動方向上并不是按照旋轉力的方向變化,而是在某一個方向上出現同相或接近180°的反相位,這種振動稱為定向振動。定向振動與轉子不平衡振動故障的特征都是1倍轉速頻率較高,只從頻譜圖上很難識別這兩種故障,但是通過水平與垂直方向的振動值比率及相位分析,很容易就能識別出來。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診斷旋轉設備基礎、機座的振動故障。下面以離心泵的基礎振動為例,闡述旋轉設備基礎、機座振動的故障診斷及處理。
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一臺海水增壓臥式離心泵,由額定轉速為2939r/min的電機驅動,其額定功率為37kW。該機組在投產運行4年后,漸漸出現振動偏大超標的現象,而且有升高的趨勢。電機的振動較大,振動總值最高達到了16mm/s,泵的振動較小,為4mm/s左右(表1)。為此,對電機進行振動數據采集及頻譜分析,結果發現電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頻譜圖上都出現了以1倍轉速頻率為主的振動頻率(圖1)。單從頻譜圖上看,似乎為不平衡故障。但是有些故障如機體變形、基座松動、基礎共振等,也會出現以轉速頻率為主的振動頻率。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方法作進一步分析,才能確定故障源。

表1 機組振動總值 mm/s
定向振動與不平衡振動故障的特點見表2,可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識別:(1)同一軸承水平方向(H)與垂直方向(V)1倍頻振幅的比值,如果H/V接近3或者大于3,則表明是定向振動問題,如果H/V接近1,即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1倍頻振幅比較接近,則很可能是不平衡故障;從圖1可以得知水平方向1倍頻振幅是14.8mm/s,垂直方向為5.5mm/s,兩者的比值接近3,因此定向振動的可能性較大;(2)相位差比較。同一軸承水平方向(H)與垂直方向(V)的相位差,如果接近90°,說明是不平衡問題,如果相位差接近0°或180°,說明是定向振動問題,經過對電機的測量,其同一軸承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相位差等于2.8°,即接近0°。由此,可以判斷該離心泵的1倍頻與不平衡振動無關,而是屬于定向振動問題。


表2 定向振動與不平衡振動故障的特點
確定了設備的振動偏大是屬于定向振動問題后,還需找到振動的真正根源,才能有的放矢,消除振動故障。為此,測量了設備底腳及基座各連接點(圖2)垂直方向振動值(表3、表4)。
從測量結果可以看出:(1)在1~12連接點處,同一連接點的設備底腳與機座底板的振動值很接近,機座底板與工字梁基礎的振動值也很接近,說明它們之間的連接沒有松動,現場檢查各地腳連接螺栓也沒有發現松動現象,因此,松動問題可以排除;(2)在測點13和14處,機座底板與工字梁基礎的振動值相差很大,出現了突變,說明它們之間接觸不好,有間隙;(3)基礎A側的振動值較小,B側的振動值比A側的大得多,特別是測點2、4、6、14四處的振動值尤其大,說明機座底板與工字梁基礎之間的間隙不均勻,B側的比A側的大。通過現場檢查,發現B側工字梁基礎有不同程度的下沉和變形現象,其中測點13處較小,測點14處最大,該處的工字梁基礎與混凝土基礎之間的平墊鐵出現松動,工字梁沒有得到有效的支撐,出現了懸空情況,而機座底板與工字梁之間由于沒有螺栓連接,故也因基礎下沉而出現了間隙,正是由于基礎下沉,導致測點14處的支撐剛性不足,從而引起機座底板與設備一起振動。

表3 設備底腳與機座底板連接點振動總值 mm/s

表4 機座底板與工字梁基礎連接點振動總值 mm/s
根據基礎振動偏大的原因,采取了以下處理措施:(1)在測點13和14處,機座底板與工字梁基礎之間增加了薄墊片,消除了原先的間隙;(2)在測點14處的工字梁基礎與混凝土基礎之間增加了一組斜墊鐵,確保支撐穩固到位。通過以上兩項措施,基礎的剛性得到了增強,調整后離心泵振動大的現象消失,各測點的振動總值均下降到5mm/s以下,效果十分明顯(表5)。

表5 機組處理后振動總值 mm/s
通過以上機組振動分析診斷實例說明,采用1倍轉速頻率在水平與垂直方向的振幅比值及相位分析方法,可以較好地識別旋轉設備的定向振動問題,經過測量比較和分析設備基礎、機座等各連接點的振動值,就能準確地找到振動的故障根源,有針對地采取處理措施來消除振動故障。
1 沈慶根,鄭水英.設備故障診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W 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