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蕙 包慶惠 馬玲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廣東廣州 510120)
熱敏灸對中風患者留置尿管的影響
蕭蕙 包慶惠 馬玲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廣東廣州 510120)
目的觀察熱敏灸提高中風留置尿管患者拔出尿管的成功率。方法將14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7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拔出尿管的方法;干預組:采用熱敏灸后拔出尿管的方法。結果拔除留置尿管有效率比較,對照組為71.42%,干預組為95.71%,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熱敏灸能提高中風尿潴留留置尿管患者拔出尿管成功率。
灸法 熱敏灸 導尿 尿潴留 中風
中風后尿潴留、尿失禁是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在患者發病的急性期,臨床上常采取留置尿管的方法解決患者的尿潴留、尿失禁問題。但患者留置尿管卻存在著留置導尿管拔出尿管后仍發生尿潴留,導致患者再次行導尿術,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同時也增加了感染的危險,延長住院天數,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復。2007~2009年我們采用熱敏灸法對中風留置尿管患者在拔尿管前進行預防性治療,并建立了一套留置尿管拔出前先熱敏灸的操作流程及規范,明顯減少了中風病人拔尿管后重插的發生率,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廣東省中醫院腦病中心住院的患者 140例,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中風病,經篩選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標準[1],并因中風引起繼發性尿潴留、尿失禁需留置尿管的患者。排除標準:所有不配合操作流程者;有輸尿管結石、膀胱疾病及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影響排尿的疾病;留置尿管期間有服用影響排尿的藥物;患者神志、感覺、失語、智能障礙、嚴重內臟損傷等;會陰部皮膚嚴重糜爛等。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將14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70例。兩組患者年齡、住院天數、性別、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文化程度等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常規留置尿管護理,定期夾放尿管鍛煉膀胱功能,拔尿管前飲水,擦洗會陰等。對照組:按常規操作拔出尿管。干預組:在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熱敏灸:(1)患者平臥位或側臥位;(2)確定熱敏點:選用純艾2條點燃后,在患者任脈中的神闕至曲骨中段,膀胱經中的胃俞至長強段,約3 cm左右為半徑的范圍內,距離皮膚3~5 cm施行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囑患者情緒放松、呼吸和緩、意守施灸點,當患者感受到艾熱發生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深部熱,或其他非熱感覺,如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酸、麻、脹、痛、壓、重、冷等感覺時,此點即為熱敏點。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所有的熱敏點被探查出,選擇2~4個最敏感點予以灸療;(3)施灸方法:從患者留置尿管之日始至拔出尿管前,在熱敏點先施以回旋灸,繼之雀啄灸,激發經氣,再以溫和灸溫通經絡。操作者感受掌握患者皮膚溫度(以患者感溫熱但無灼痛為度),隨時彈去艾灰,防止燒傷皮膚及燒壞衣物。每熱敏點施灸不少于15 min,每天1次。
1.3 療效標準 (1)有效:患者留置尿管時間7 d,膀胱充盈、有尿意后拔出尿管,拔出尿管后能自行排尿,無需重插尿管;(2)好轉:患者留置尿管時間7 d,在膀胱充盈、有尿意后拔出尿管,拔出尿管后剛開始能自行排尿,但淋漓不盡,B超顯示膀胱始終有殘余尿,需重插尿管1次。第2次拔出尿管后能自行排尿,沒有再插尿管;(3)無效:病人留置尿管時間7 d,在膀胱充盈、有尿意后拔出尿管,拔出尿管后患者剛開始能自行排尿,但淋漓不盡,B超顯示膀胱始終有殘余尿,需重插尿管1次。第2次拔出尿管后仍出現類似上次的情況,需第3次重插尿管,或者患者拔出尿管后完全不能排尿,需再次插尿管留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組患者拔除尿管的效果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拔管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平均留置尿管費用及留置尿管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平均留置尿管費用及留置時間比較
2.3 兩組患者尿路感染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率比較例(%)
表3可見: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說明留置尿管均有尿路感染存在的風險。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于膀胱內,排出障礙。拔出留置尿管后發生尿潴留的原因有:留置導尿管持續引流后,膀胱呈空虛狀態,造成膀胱張力消失而影響排尿;留置尿管及拔管時對尿道黏膜的機械性刺激,使尿道黏膜水腫,管腔變窄;排尿時尿道燒灼感或尿痛使患者畏懼排尿;拔管時機未掌握好等。尿潴留屬中醫學癃閉范疇,癃閉病位主要在膀胱,又與三焦、肺、脾、腎密切相關。主要分為膀胱濕熱、肺熱壅盛、肝郁氣滯、尿道阻塞、脾氣不升、腎陽衰憊型,中風患者尿潴留的證型主要為肝郁氣滯、脾氣不升、腎陽衰憊,而艾灸則能起到溫腎陽、行腎氣、促進膀胱氣化的作用,有利于癃閉的治療。
艾灸療法是指借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熱敏灸法又稱溫通經絡灸療法,是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采用艾條溫和灸體表“熱敏化穴”激發經絡感傳,促進經氣運行,使氣至病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的一項全新的艾灸療法,人體腧穴存在靜息態和敏化態兩種狀態。而敏化態的腧穴最具有穴效特異性,對熱敏化的穴位是灸法的最佳治療點。熱敏化穴是一種新形式的病理反應點,是個體化的、動態的、激發態的腧穴。因此,在對患者實施灸療時,要根據病情尋找相關的熱敏化穴位進行艾灸,才能達到速效、特效、高效、長效的目的。熱敏化穴的最佳刺激為艾灸熱刺激,也是灸療的最佳選穴熱敏點[2]。具有易熱、透熱、傳熱的特性,對熱敏點施行溫和灸,極易激發感傳,達到“小刺激大反應”的作用。患者感覺表皮不熱深部熱,熱力可透入體內,達到溫通經絡,祛除病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取任脈中的神闕至曲骨中段,膀胱經中的胃俞至長強段,尋找熱敏點進行熱敏灸,不局限于傳統取穴氣海、關元、大腸俞、腎俞等,可使氣至病所,直接作用于病位,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顯示:熱敏灸能有效地減少中風患者拔尿管后重插;能縮短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時間,減少患者留置尿管的費用;能明顯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此方法也適用于其他疾病留置尿管的患者。
[1]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實用內科雜志,1997,17(5):312.
[2]陳日新.以腧穴熱敏化為入門向導,開創艾灸調控人體機能新天地[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1):57-60.
Moxibustion Thermal moxibustion Catheterization Retention Stroke
蕭蕙(1964-),女,廣東,本科,主任護師,總護士長,研究方向:中醫護理,老年病護理,中風??谱o理,護理管理
R473.2
B
1002-6975(2011)13-1185-02
201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