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代勇,賈現召,,李倫
(1.河南科技大學 機電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2.河南省機械設計及傳動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南 洛陽 471003)
高速鐵路軸承試驗臺主軸系統是試驗臺的核心部分,由于試驗臺主軸的工作轉速高達3 000 r/min。因此,除了要考慮其靜態性能外,還應對其進行動態性能核算,從而改善或提高試驗臺設計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壽命等性能指標。
試驗臺主軸的支承跨距對其靜動態性能的影響比較復雜,要想得到合理支承跨距的精確解比較困難。在此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以簡化試驗臺結構為目標,以軸承的支承跨距和主軸軸頭為設計參數,對試驗臺主軸進行了優化設計,為高速鐵路軸承試驗臺主軸的實際結構設計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設計方案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優化,比如尺寸(如厚度)、形狀(如過渡圓角的大小)、支承位置、制造費用、自然頻率和材料特性等。實際上,所有可以參數化的ANSYS選項都可以作優化設計。
ANSYS軟件提供了2種優化方法:(1)零階方法,是一個很完善的處理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處理大多數的工程問題;(2)一階方法,主要基于目標函數對設計變量的敏感程度,因此更加適合于精確的優化分析。這2種方法可以處理絕大多數的優化問題[1]。
優化設計是通過構建優化模型,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的迭代運算,求出目標函數的極值,得出最優設計方案。
優化問題的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MinF(x)=F(x1,x2,…,xn),
滿足
gi(x)=g(x1,x2,…,xn)≤0(i=1,2,…,m),
hj(x)=hj(x1,x2,…,xn) =0(j=1,2,…,p),
x=(x1,x2,…,xn)T,
其中,F(x)為目標函數,是需要獲得最優值的變量,在ANSYS中只能有一個目標函數;gi(x),hj(x)為狀態變量,用于約束設計,狀態變量可能有上、下限,也可能只有上限或下限;x為設計變量,作為“自變量”,優化是通過改變設計變量的數值來實現的。每個設計變量都有上、下限,定義了設計變量的變化范圍。
高速鐵路軸承試驗臺主軸單元采用2個支承結構,主軸為實體,成階梯狀,2個軸承既是試驗臺支承軸承,又是陪試軸承。
根據力學原理,主軸用BEAM188單元模擬,不同軸徑的軸段取不同實常數;軸承簡化成具有一定剛度的壓縮彈簧,用COMBINl4單元模擬,彈簧的理論支承點位于主軸軸線與軸承滾子接觸線的交點[2]。由于試驗軸承內徑范圍為Φ100~180 mm,寬度范圍為100~250 mm,所以主軸兩端需安裝過盈襯套。為確保仿真計算的精確性,將過盈襯套以分布質量等效到主軸相應的節點上[3]。
試驗臺高速主軸材料為35CrMo,材料彈性模量E=210 GPa,密度ρ=7 820 kg/m3,泊松系數μ= 0.27。由以上條件分析,建立試驗臺主軸結構簡圖及有限元模型如圖1、圖2所示。

圖1 主軸結構簡圖

圖2 主軸有限元模型
在高速旋轉試驗過程中,若外界激振頻率等于或接近于軸系本身的自振頻率,系統將發生共振,嚴重時會導致整個試驗臺破壞。為避免這種現象,主軸工作轉速n需遠離其臨界轉速nc。一般情況下,對于工作轉速低于其一階臨界轉速nc1(nc1=60f1,f1為一階固有頻率,Hz)的主軸,要求n<0.75nc1,對于工作轉速高于其一階臨界轉速的主軸,要求1.4nk 對試驗臺主軸采用Block-Lanczos算法,使用稀疏矩陣求解廣義特征值。進行模態分析,查看主軸一階振型如圖3所示。提取一階固有頻率f1=65 Hz,一階臨界轉速nc1=3 900 r/min。 圖3 主軸一階振型 由于主軸最大許可轉速為3 000 r/min,由以上條件要求其一階臨界轉速大于4 002 r/min(相當于f1>66.7 Hz),才能滿足實際工況的動態特性要求。因此該主軸結構還有待優化改進。 ANSYS優化基本過程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優化流程 模態分析后,進入后處理器并提取主軸總體積Vtot=5.64×10-2kg/m3,求出總質量Wt=441.2 kg,提取主軸的一階固有頻率FREQ=65 Hz,生成優化分析文件。 模態分析后,進入優化后處理器并拾取優化分析文件,定義L1,L2,L3(圖1)為設計變量;主軸一階頻率FREQ為狀態變量;主軸總質量Wt為目標函數,并為各變量制定取值范圍。指定一階優化方法,運行優化,生成優化文件。 優化結果列于表1。從優化結果可以得知:第6次迭代得到最優參數,支承軸承的支承跨距縮短0.17 m,一階頻率為67.5 Hz,較優化前提高了3.8%;臨界轉速為4 049 r/min,滿足了設計要求;質量為408 kg,較優化前降低了7.5%。 利用ANSYS軟件將機械設計與計算機虛擬仿真有機結合,以避免試驗臺發生共振為切入點,通過迭代算法在一定范圍內逼近設計要求,使設計結果達到最優:(1)使主軸臨界轉速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主軸質量減小了7.6%,有效簡化了結構,節約了制造成本;(2)研究了支承軸承的支承跨距對試驗臺臨界轉速的影響,確定了試驗臺主軸結構,為試驗臺整體結構設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3)初步解決了試驗臺設計中發生共振的隱患,同時也為下一步諧響應分析奠定了基礎。 表1 優化過程中參數量的變化
3 主軸結構優化
3.1 ANSYS優化的基本過程

3.2 生成優化分析文件
3.3 定義優化設計變量
3.4 優化前后對比
4 結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