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標,崔新莉,瞿懷榮
1.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江蘇 連云港 222002;2.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處,江蘇 連云港 222002
當前抗菌藥物的過多、不正確使用及濫用較為普遍,不但沒有增加療效,還造成不良反應增多、醫療費用增加,更嚴重的是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難治性感染增多、治療失敗等嚴重后果[1-2],抗菌藥物濫用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3-4]。為了解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筆者調查了我院普外科2010年11月全部出院病歷404份,對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為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及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我院2010年11月普外科全部出院患者病歷404份,其中,男235例,女169例;年齡最小2 d,最大87歲;手術281例,非手術123例。
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調查表,對404份出院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診斷、是否手術、手術名稱、切口類型、住院天數、藥品名稱、劑型、用法、用量、用藥起止時間、聯合用藥情況等。
使用抗菌藥物共46種,其中,注射劑43種(使用669例次,均為靜滴給藥),口服3種(使用10例次),人均應用1.8種;使用頻度排序前5位的占使用總次數的52.9%,其余占47.1%;排序前5位品種分別為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異帕米星、奧硝唑、五水頭孢唑林鈉、頭孢替安,占使用總次數的比例分別為13.4%、11.0%、9.7%、9.7%、9.0%;占使用抗菌藥物病例的比例分別為24.1%、19.8%、17.5%、17.5%、16.1%,應用比較集中,用藥起點高。
404份病歷中有378例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3.6%,聯合應用186例,占使用抗菌藥物病例的49.6%,手術281例,100%使用;Ⅰ類切口聯用15例,占11.7%。非手術的使用率為78.9%。無四聯應用。見表1。
應用抗菌藥物的天數為1~40 d,平均用藥8.8 d(平均住院12.1 d),用藥時間較長。Ⅰ類手術用藥1、2 d的各占0.8%,≥3 d的占98.4%;Ⅱ、Ⅲ類手術用藥時間更長,見表2。

表1 抗菌藥物應用率及應用方式構成[n(%)]

表2 抗菌藥物用藥時間[n(%)]
各科抗菌藥物應用率最低的為86.1%,聯合用藥率最低的甲乳外科(以Ⅰ類手術為主)為6.3%,品種的使用上半數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下稱《指導原則》),見表3。
使用抗菌藥物的378例中,281例手術病例在術前應用的占28.2%;19例在術前0.5~2.0 h內應用,占6.8%,其中甲乳外科14例。見表4。
按照文獻[6]的分類方法,46種共分9類,其中,頭孢菌素類15種、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及其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配伍的復方制劑7種、青霉素類6種、喹諾酮類4種、硝咪唑類3種、碳青霉烯類3種、其他種類8種,分別占32.6%、15.2%、13.0%、8.7%、6.5%、6.5%、17.4%。
404例中,應用0種26例、1種169例、2種123例、3種55例、4種 17例、5種以上 14例,分別占 6.4%、41.8%、30.4%、13.6%、4.2%、3.5%。
氟喹諾酮類使用率為3.1%,除甲乳外科應用2例、血管外科應用2例(口服)外,其余均在《指導原則》規定的使用范圍之內,比文獻報道的73.3%低得多[7]。氟喹諾酮類應用較規范。
《指導原則》中,普外科手術用藥以頭孢菌素類、甲硝唑為主,未涉及到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異帕米星、奧硝唑、氨曲南(使用頻度分別排第一、二、三、七)等品種,甲硝唑也只限于闌尾、腸道等手術使用,硝咪唑類除甲乳外科、肛腸外科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范圍使用。
378例中,各有6例超說明書限量使用,包括奧硝唑(9.1%)、氨曲南(16.7%);有些品種雖沒有超限量,但多數沒有分次使用,而采用日劑量一次給藥,如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單次靜滴12 g。
404份病歷中有378例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3.6%,過高,較文獻報道的97.54%略低;聯合應用186例,占使用抗菌藥物病例的49.6%,較文獻報道的69.04%、85.29%低。手術281例,100%使用,與文獻報道相同[2-5]。
我院清潔手術應用抗菌藥物為100%,高于文獻報道的普外科的86.65%[8];術前0.5~2.0 h內給藥僅占9.4%;文獻報道分別為 0、24.17%、62.42%[7,9-10];而文獻[8]報道的普外科為86.65%,與《指導原則》相差甚遠。衛生部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清潔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不超過30%,應在術前0.5 h~2 h內給藥,用藥時間不應超過24 h,從表1、2可知,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太高,用藥時間(較文獻[11]報道的最長7 d要長得多)過長,與此標準相差太大。

表3 各科抗菌藥物應用率及應用方式構成[n(%)]
我院普外科用藥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醫院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積極干預,加大監管力度,才能使用藥逐步趨向合理?!犊咕幬锱R床應用管理辦法》施行后,將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汪復,張嬰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張宏,馬守江,劉振波,等.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路徑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2):138-139.
[3]劉靜,劉守亮,杜柏榮,等.臨床藥師對普外科醫師經驗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干預研究[J].中國藥房,2011,22(6):509-512.
[4]周珊,周小玲.住院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現狀、原因與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4):157-158.
[5]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
[6]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8-98.
[7]張歡,賓馳.2007年1-6月某院普外科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16):1406-1408.
[8]毛靜怡,劉艷萍,張妙惲,等.某院823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10):871-873.
[9]張萬智.普通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4):88-89.
[10]經巍.普外科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8):95-96.
[11]孫薇,劉冬,賈艷艷,等.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現象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13):114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