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延莉,黃 瑢
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陜西 西安 710100
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隨著艾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病的迅猛增加,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病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傳染病院中尤為突出。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感染控制意識,加強職業暴露的安全管理,本文對我院1991~2010年醫務人員結核病發病案例做一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以1991~2010年本院21例患結核病住院職工病例為研究對象,其中,11例為病房醫護人員,4例為醫技人員,6例為工勤人員;女性11例,男性10例;年齡23~87歲,平均(49.8±13.5)歲;住院時間 20~28 d,平均(25±3.7)d;19 例好轉治愈,2例死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發病年齡、職業、所在科室、病史、診斷、治療、護理及康復情況。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991~2000年,共統計255例,其中,16名醫務人員感染結核桿菌,并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發病率為6.27%。2001~2010年,共統計325例,其中,5名醫務人員感染結核桿菌,并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發病率為1.54%。兩個時間段發病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我院在職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結核病發病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發病人群中護士10例(47.52%),醫生1例(4.76%),藥房 1例(4.76%),內鏡室 2例(9.52%),放射科1例(4.76%),救護車司機 2例(9.52%),其他工勤人員4例(19.04%)。
本調查結果顯示,2001~2010年較前1991~2000年結核病發病率有所下降,但從事肺結核工作的醫護人員中,結核病發病率(2/51)明顯高于社會人群(60/10萬)[1]。從2003年“非典”后,醫院感染受到了重視,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有所提高。但近年來,結核病的復發率增高,耐多藥率增高,難治性患者增多,死亡率增高??梢?,在結核病區工作的醫護人員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感染危險。這也再次提醒醫務工作者,特別是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如何自我防護,降低醫源性感染的職業風險,減少傷害的發生,以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好地服務于醫療事業。
3.1.1 持續暴露時間長,吸入分枝桿菌數量多[2]本調查結果顯示,從事診療護理操作的醫護人員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護士發病率最高,這與護士與患者接觸機會多,病房停留時間長,吸入結核桿菌數量多有關。
3.1.2 個人免疫系統的抵抗力 世界衛生組估計,1/3的世界人口感染結核桿菌。一般情況下,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的人,在其一生中有大約10%的危險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這與其個人健康狀態有關,特別是免疫系統的抵抗力有關[3],本病可累及所有年齡段,年老退休、免疫力下降者,均可發病。
3.1.3 防護意識淡漠,標準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 個別年資較長的醫護人員思想麻痹大意,進行介入性操作時,接觸可能噴濺的血液、體液,不戴防護面罩或防護眼鏡,不穿隔離衣。工勤人員進病房維修時不戴口罩、帽子;操作后洗手不規范;受傷后不能正確處置;不會選擇或沒有合適的防護用品;一些年輕護士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即使被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患傳染病的幾率也很小;再有醫護人員全神貫注地投入危重患者搶救中,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防護,對職業暴露危險性認識不足導致職業暴露的發生[4]。
3.2.1 加強行政干預 醫院管理層面應加強對職業暴露的重視和關注,在醫院局域網內建立完整的職業暴露監測系統,改進職業暴露報告流程;保健科每半年為全院職工進行體檢,定期監測,患有免疫缺陷的醫護人員避免在較強的結核病暴露區域工作。加強政府投資,改建負壓隔離病房,在負壓隔離病房中隔離活動性的結核病患者,或在現有的病房內添置機械的通風設施,如高檔換氣扇與中央通風系統等。
3.2.2 加強職業防護培訓,提高防護意識 由于醫務人員職業的特殊性,接觸患者和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職業暴露不可避免發生。本調查結果顯示,發生職業暴露人群中涉及全院所有醫務人員,需全院性、分層性、分批次的進行職業防護培訓。首先建立實切可行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的知識重點。制訂考核辦法和考核內容。對臨床醫務人員,根據實際工作分醫、護、技制訂共同掌握的內容和分門別類的要求。對文化水平偏低的工勤人員,以實地實施輔導學習為主,少講理論,多教具體做法和示范操作。對新入職工和實習學生注重崗前培訓和帶教指導相結合。
3.2.3 加強職業暴露的安全管理,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原則 傳染源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患者隨地吐痰,痰液干燥隨塵土飛揚,健康人吸入,引起結核病感染。所以結核病??漆t院的醫務工作者極易受到結核病職業暴露,引發結核病。實施呼吸道隔離,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是結核病職業防護的重要措施[3]。此外,醫務人員的手接觸被患者體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均可導致接觸性的傳染。所以,除呼吸道隔離外,應注意標準預防的一些關鍵性措施,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防止被針頭、刀片等銳器刺傷。對可能噴濺的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等。醫務人員在操作時如手上有傷口,需帶雙層手套,在處理痰標本后嚴格執行洗手程序,認真執行手衛生[6],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原則。
3.2.4 加強結核病患者的管理 咳嗽、咳痰、咯血的危重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應加強管理。同時教育患者“安全咳嗽”,如在咳嗽時扭頭并用布或紙掩住口、鼻;進出醫護辦公室自覺戴口罩,不互串病房。病區污染的空氣,患者的生活用品,用過的醫療器械等,亦可形成傳播媒介,應加強消毒。在等候區、臨床檢查室和醫院病房盡可能自然通風,無人的情況下可用紫外線消毒,病房地面用含氯消毒劑500 mg/L濕式拖地。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醫療器械盡可能采用一次性用品,一般污染物品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 min以上,痰液、分泌物污染明顯則需加大濃度到1000 mg/L浸泡60 min以上。保護員工避免結核病職業暴露的最有效辦法是,對潛在病例保持警惕并隔離,有疑似癥狀的患者,直到活動性結核病診斷被排除,活動性的結核患者是最具有傳染性的。最初治療的2周內被隔離,經過2周治療后,大多數結核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如果是耐藥患者,應該被隔離一直到痰涂片陰轉為止。持續地堅持隔離防護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結核病傳播風險[7]。因此,患者、醫務人員、來訪者應理解并遵守隔離制度。
3.2.5 合理有序的安排工作 職業暴露與工作忙亂有關[8],故科室領導需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減輕職工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緩解其緊張情緒,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合理補充營養,增強人體免疫力;鼓勵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會自我放松,自我調節,必要時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職業暴露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綜上所述,根據結核病傳染的風險因素和職業暴露的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期達到降低結核病職業暴露發病率的目的。
[1]陳聽娣,戴云琴,左曉琰,等.結核科護士臨床工作中的自我防護[J].現代醫學,2011,39(2):223-224.
[2]曹燕,徐丹.結核科護士工作中的危害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8):200-201.
[3]張清華.呼吸結核科護士工作中的職業危害及防護[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0):1151-1152.
[4]陶紅兵,吳小龍.實習醫學生職業感染特點和防范對策的探討[J].醫學與社會,2004,17(5):59-60.
[5]劉曉玲.結核科護士職業防護存在問題與管理措施[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07-108.
[6]顧曉紅,虹怡.醫院員工手衛生行為教育干預的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11,21(8):59-60.
[7]劉玉肖,郝會英,劉琳,等.結核病患者口服用藥規范指南[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117-118.
[8]李貴英,韓秀琴,張秀珍.醫院工作人員利器損傷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8,18(7):100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