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紅文,胡記妹,梁海燕,朱月瓊,謝志蓮
廣東省從化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廣東 從化 510900
糖尿病足感染(DFI)是糖尿病綜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總稱,是與下肢遠端神經(jīng)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相關(guān)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是糖尿病晚期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及截肢的原因[1]。其病理基礎(chǔ)復(fù)雜,其中糖代謝異常、血液動力學(xué)異常及慢性炎癥反應(yīng)為主要原因[2]。本文通過研究4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和纖維蛋白原(FIB)濃度,探討其與糖尿病足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系。
42例DFI均為我院2002年2月~2010年2月的住院及門診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齡49~85歲,平均70.2歲;糖尿病病程為4~23年,平均13.7年。根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糖尿病足診斷標準[3]即潰瘍及周圍組織具有兩個以上局部癥狀(皮溫升高、紅斑、水腫、疼痛、膿性分泌物、壞死組織、臭味)者確診為感染。50例健康對照人員均來自我院體檢中心體檢者(FPG<7 mmol/L,CRP<5 mg/L,并排除有感染性疾病),男 30例,女 20例;年齡 47~75歲,平均57歲。
FPG的檢測是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于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chǎn)的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用己糖激酶法測定;Hs-CRP的檢測是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于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chǎn)的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用免疫比濁法測定;FIB檢測是抽取空腹靜脈血109 mmol/L枸櫞酸鈉 1∶9 抗凝 2 ml,3000 r/min×15 min 離心制備貧血小板血漿后于SysmexCA6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用凝固法測定。
采用SAS 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糖尿病足病變組 FPG 含量為(12.32±5.69)mmol/L,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的(4.65±1.51)mmol/L(P<0.01);Hs-CRP 含量為(5.24±4.64)mg/L,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5±1.96)mg/L(P<0.01);FIB 為(4.24±1.01)g/L,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的(2.90±0.80)g/L(P<0.01)。 見表 1。
表1 糖尿病足組與正常對照組FPG、Hs-CRP、FIB的比較()

表1 糖尿病足組與正常對照組FPG、Hs-CRP、FIB的比較()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正常對照組糖尿病足病變組組別 FPG (mmol/L)4.65±1.5112.32±5.69*Hs-CRP(mg/L)1.45±1.965.24±4.64*FIB(g/L)2.90±0.804.24±1.01*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致使蛋白質(zhì)發(fā)生非酶促糖基化反應(yīng),由此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神經(jīng)病變,是多器官損害的基礎(chǔ)[3]。Hs-CRP是炎癥時期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C反應(yīng)蛋白(CRP)。目前采用超敏感方法檢測到的CRP,被稱為 “超敏 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Hs-CRP可以引發(fā)對侵入細胞的免疫調(diào)理作用和吞噬作用,從而表現(xiàn)炎癥反應(yīng)。而有研究表明,長期、慢性、持續(xù)性炎癥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有直接作用[4]。Hs-CRP持續(xù)增高提示機體存在慢性炎癥或自身免疫疾病,Hs-CRP在病毒感染時不會升高,其變化不受患者的個體差異、機體狀態(tài)和治療藥物的影響。其合成受激活的單核細胞,成纖維細胞及某些細胞因子的調(diào)節(jié)。復(fù)雜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luò),免疫系統(tǒng)激活產(chǎn)生的各種炎癥因子如IL-6、TNF和Hs-CRP等均能導(dǎo)致了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及產(chǎn)生胰島素抵抗[5]。高胰島素血癥激發(fā)一系列副反應(yīng),激活的血漿纖溶酶促進血漿凝固,因此而造成機體組織缺氧、靜脈血瘀塊及血液高黏度等癥狀,出現(xiàn)或加劇糖尿病足的發(fā)生[2]。本組資料顯示,糖尿病足患者Hs-CRP顯著增高,一方面表示糖尿病足患者長期、慢性、持續(xù)性炎癥,會促進肝臟對Hs-CRP的合成。另一方面可能預(yù)示著患者體內(nèi)內(nèi)皮細胞質(zhì)的損傷對胰島素的抵抗進一步加強。因而筆者認為Hs-CRP是判斷DFI及其療效的敏感指標。
血漿高濃度纖維蛋白原(FIB)是參與止血、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質(zhì),而高FIB將引致血液黏度增高、內(nèi)皮細胞損傷等,易造成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和血栓形成,引起下肢靜脈血淤滯、感染甚至壞疽,促使糖尿病足病情形成或加重[6]。DFI組的FIB顯著增高,說明高FIB對糖尿病足患十分不利,監(jiān)測FIB是很重要的,應(yīng)積極應(yīng)用控制血漿FIB的藥物,促進局部組織的供血、供養(yǎng),以利于糖尿病足的治療[7]。
[1]Lersson J,Apelgvist J.Towards less amputations in diabetic patient[J].Acta Orthop Scand,1995,66(2):189-192.
[2]劉志紅,黎磊石.糖尿病腎病發(fā)病機理[J].中華腎病雜志,1999,15(2):120-123.
[3]周新,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學(xué)和生物化學(xué)檢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78-83.
[4]Capron L,Wyplosz B.The infention theory in atherosclerosis[J].Arch Mal Coeur Vaiss,1998,91(5):21-26.
[5]Hmciar J,Gabor D,Hinciarova M,et al.Relation between cytokines(TNF-alpha,IL-1 and 6)and homocysteine in android obesity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s[J].Vnitr Lek,1999,45(1):11-16.
[6]陳志堅.糖尿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和紅細胞比積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00,17(2):293-293.
[7]高家彥,嚴宗遜.壓氧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xué)雜志,2011,10(4):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