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席方圓 夏利萍

舒展大氣的戶縣城市廣場

五竹新壁畫長廊
戶縣,南依巍巍的秦嶺山脈,北臨滔滔的渭水河畔,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八百里秦川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素有“銀戶縣”的美稱。從大地園田化,到非公經濟的蓬勃發展,再到今天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前所未有的奮進鼓點在心中激蕩,全縣經濟社會以追天逐日、扶搖直上的豪情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起跑線上,戶縣人搶抓機遇,團結奮進,在畫鄉大地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建設畫卷:2010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5億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5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億元,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以來,按照加快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總體要求,全縣上下堅定走“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之路,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全縣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1—4月份,全縣87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476億元,占年度計劃任務41.83億元的29.8%。截至4月底,神電電器、榮華水岸新城一期、民航西安區域管制中心、秦戶生態園、市二級公路網化戶縣段等6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進展較為順利。今年1—4月,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96億元,同比增長28.5%;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0.87億元,同比增長56.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1億元,同比增長40.7%;利用內資6.84億元,同比增長15.7%,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
如果說一個地方的發展靠的是經濟,那么工業無疑是支撐起經濟發展的龍頭和脊梁。“要實現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工業必須先行,要樹立工業強縣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笨h委書記陸曉延的一席話,道出戶縣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戶縣縣委、縣政府以工業經濟為引擎,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縣域經濟發展道路,為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截至2010年底,戶縣共有工業企業1219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4戶,過億元企業10戶;西安國維淀粉有限公司、西安林頓鑄造工藝有限公司、西安亞澳農機有限公司等3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10強;全縣工業從業人員6.5萬人,工業資產總額達35億元。今年1-4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26億元,同比增長10.4%。工業已成為戶縣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并帶動著相關產業的發展,引領著整個縣域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和諧發展。
近年來,戶縣緊緊圍繞“提升城市功能、美化鄉村環境、促進城鄉和諧發展”這一思路,高度重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深入開展城市建設管理綜合提升年活動。
按照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撬動城鎮化建設的思路,戶縣積極構建“一核多心,三軸三帶”的城鎮化布局。以建設占地40平方公里、人口50-60萬的副中心城市標準,推進城東新區建設,充分利用城鄉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按照“撤小并大、撤村建居”的原則,把城東50個行政村集中建成5個社區,為城鎮化水平提升和縣城擴容奠定基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全縣共完成151個市級新農村重點村建設任務,累計投入資金2.68億元,完成村內街道水泥(或柏油)硬化225.3萬平方米,鋪設排水渠涵212.3公里,安裝照明路燈7881盞,建成文化健身廣場17.5萬平方米,修建垃圾臺(池)547個,完成農戶改廁1.4萬戶,基本實現村內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村內綠化、亮化、美化檔次全面提升,鄉村處處呈現出文明、祥和的新氣象。
“醫療、教育、住房等等都是惠及百姓、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戶縣年年都向老百姓承諾十件實事,讓群眾每年生活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笨h長張永潮如是說。
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更好地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戶縣縣委、縣政府把切實改善農村民生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舉全縣之力推進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從去年10月份開始,制定出臺了《戶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戶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施細則》等政策性文件。按照“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短短半個多月,就完成全縣518個行政村30.2萬人的參保費征收工作,共征收新農保參保費 3200余萬元,全縣農民參保率達到85%, 60歲以上享受政策群眾達5.1萬人。同時,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共轉移就業勞動力10萬余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不斷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累計發放低保金、五保金、醫療救助金4006萬元;投入資金7786萬元,完成10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建設完成9300平方米廉租房建設任務,144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全部入住新居,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向全縣人民承諾的10件實事全部兌現??h醫院住院樓、中醫院綜合樓主體封頂,五竹區域敬老院基本建成,16個鄉鎮衛生院災后重建項目進展順利。汽車南站和北站投入使用,新建便民招呼站87個,牡丹園至西安城南客運站929路公交、戶縣至三府灣930路公交和戶縣至漢中客運班線已經開通,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投資3700萬元,解決了8.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戶縣是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戶縣的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與時俱進,展現了這個現代化新區發展的無限張力。
全縣大局和諧穩定是民生工作的基礎。隨著“平安戶縣”創建活動的不斷深入,校園及重點區域治安管理取得實效。110應急指揮中心投入使用,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信訪工作機制,設立了信訪接待中心,形成了“一站式接待、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的信訪工作新模式,一批信訪積案徹底解決。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開展餐飲業提升服務水平“百日行動”,食品藥品市場不斷凈化,保障了群眾飲食和用藥安全。
歡快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紅綢舞起來,高亢的秦腔吼起來,悠美的民歌唱起來……走進戶縣的各個社區、廣場,群眾自發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讓人備感戶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蓬勃朝氣和新氣象。
近年來,戶縣不斷加大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做大做強以農民畫為主體,以詩詞楹聯、鼓舞為兩翼,以文學、書法、攝影、美術、音樂、戲曲和民俗文化為補充的地域特色文化,群眾文化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縣域文化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畫鄉、詩鄉、鼓鄉三大文化品牌在戶縣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奪目綻放。
今年,戶縣將大力實施文化名縣戰略,拿出專門的文化扶持資金扶持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借得東風勢,爭得滿園春。戶縣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大幕已經拉開,奮斗“十二五”的號角已經吹響,全縣上下處處涌動著爭先進位、加快發展的熱潮,一個經濟發展、城鄉繁榮、人民富裕、社會和諧、文化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富有活力的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將在新的發展歷程上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寫無比絢爛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