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規劃總面積882平方公里,比肩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新區,地跨西安、咸陽7個區縣、23個鄉鎮和街辦,未來將形成五大新城。西咸新區將成為陜西未來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西咸新區不僅是西咸一體化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關鍵所在,也必然成為西部大開發特別是西北大開發的戰略中樞。那么,西咸新區將來的發展,靠什么?定位、布局、產業、思路到底該怎么走,就成為了當下西咸新區人需要探索、思考的重中之重。

實現整個社會和諧共贏發展,讓人們享受美好新生活,需要結合城市和農村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需要實現“人口承載”和“耕地保護”兩個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載體,就是建設現代田園城市。
西咸新區不是一個開發區,不依靠土地財政,不大搞房地產建設,而是要集約化利用土地,把現代農業作為支柱產業,把社會建設和民生幸福放在首位。
重點、核心、途徑、關鍵。這八個字是西咸新區在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所處的戰略地位。“現代田園城市”是西咸新區規劃布局的基本理念,它將是實現人類追求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理想的集中體現地,將成為中國未來城市建設的標桿。
西咸新區要警惕賣地和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賣地和攤大餅能迅速將城市發展起來,但這會導致土地和田園風光的消失,交通擁堵等城市病也隨之而來,“一定要頂住這兩個誘惑。”也是建設現代田園城市最大的挑戰。
西咸新區既要有農村開闊的風光,又要有城市高度復合的公共服務。建現代田園城市是對新型城鎮化道路和新型社會管理模式的探索,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人口承載和耕地保護目標,并更好地處理城市與農村的關系。其優勢在于它依托西安和咸陽兩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產業、市場和消費基礎。

概念新、目標新、手法新是《西咸新區規劃》的主要特點。
“現代田園城市”是西咸新區規劃布局的基本理念,是實現城市理想的一種手段。西咸新區將是一個城市建設區和綠色空間高度融合,被賦予了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城鄉統籌、文化傳承以及實現人類追求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理想的集中體現地,是新區建設、城市品質和城鄉和諧的典范,將成為中國未來城市建設的標桿。
從功能區規劃發展為“新城”規劃,概念新;在西部內陸地區提出打造空港新城,除在亞洲韓國首爾、新加坡的新加坡市才有之外,在國際上并不多見,目標新;還有將渭河以北的漢陵遺址保護區和渭河以南的周秦漢都城遺址保護區連接起來的“人”字形大遺址保護區的手法,世界上獨一無二,手法新。
新區規劃“內外有別”。規劃通過在西安咸陽主城核心區外圍建設城市組團,構建大都市“核心區+城市組團+外圍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優化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空間形態。新區內部則構建“城市組團+綠色空間+優美小鎮”的城鄉空間格局。
西咸新區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主城功能區,而不是副城區,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區。
它被賦予五個戰略定位: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區和生態田園新城;是引領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建設的國家級新區;是彰顯秦漢文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歷史文化基地;是統籌科技資源的新興產業集聚區;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一體化建設示范區。
目前規劃的5個分區組團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涇河新城,作為大西安產業轉移和先進制造業的基地,將依托空港、灃東、秦漢三個新城來發展。秦漢新城,是跨兩市的大遺址保護區,將規劃建設具有世界影響的秦漢歷史文化聚集展示區。各組團之間相互依存、互有關聯。

不要把田園城市建成奢華居住區,要避免奔波與割裂的生活。
現代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第一是不僅限于綠色環境,還要發展農業帶。第二是城市發展的整體是城市群,而不是一個城市。第三要提供完備的公共服務。第四是每一個區都要有便捷的道路連接。其理念是把人的生活、工作、休閑等各方面統一起來,不像大都市一樣,生活與工作很遠,每日在交通擁堵中浪費時間,辛苦奔波,相互割裂。田園城市的休閑就在身邊,大范圍的綠色和農業生產,很愜意。
要開放給全體市民。農業生產在田園城市構成中很重要,這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的產業,在現代田園城市中發展農業,不同于簡單地種菜種地,它必須有創意、有科技力量,有市場導向。不要把田園城市建成奢華的居住區,最終拒絕了中低收入者,尤其是窮人。田園城市是開放給全體市民的城市,要讓窮人也能有質量地生活在里面,這就要求你的各項服務必須到位、基本服務要均等。
別盲目追求過分發展。西咸新區的地域很大,里面有農業,有歷史和自然遺跡,是不錯的自然基礎。它位于西安和咸陽中間,有人口基礎,將來也會有便利的交通,也有一定產業基礎。

如果說關中是陜西的白菜心,那么西咸新區就是白菜心里面的心兒。而且,其他城市哪里有那么大的空間?
西咸新區與三個“兄長”相比有優勢嗎?以區位而論,“浦東新區臨近東海,濱海新區臨近渤海,都可以做海港運輸,兩江新區臨近長江河道,可以做河運,西咸新區怎么解決?
雖然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西咸新區的成長速度卻猶如坐上了火箭。其他三區都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建設才通過審批,西咸新區只用了一年多。快速審批的負面效應則是準備不足。
在行政體制上,年輕的西咸新區面對一個極其復雜的管理架構網——一省、兩市、五城、多區縣同時管轄。其各方關系的平衡也只有用利益分成來平衡,省里、兩市各按比例拿一部分,省里再下撥到五城,兩市下撥到三區,最后下撥到各區縣,這的確是個很難辦的事情。
西咸新區并不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水到渠成,而是運用行政手段強攤,所以一旦跨行政區就很容易出現矛盾。而在現行情況下,“利益是分裂的,競爭大于合作,矛盾就難以避免。”
結論來源有前車之鑒:在西安的各個區縣,已經出現了因利益爭奪而導致的“產業破碎”現象。
為爭奪“汽車城”,高新區招來了比亞迪,經開區搶走了陜重汽,兩個區又分別配置零件制造和貨運倉儲設備,這不是明顯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嘛?招商引資應服從于科學布局,這樣才能實現專項規劃和產業園區。
還有就是管理架構同樣復雜的人事任命。五個新城“一把手”中,三個西安的,兩個咸陽的,而且實行交叉任職,西安的人派到咸陽,咸陽的人被派往西安。“交叉任職”不僅無力促進兩市融合,反而會為今后的工作開展埋下隱患。
西咸新區成立后,第一步就要征地、拆遷,而這些“敏感工作”主要靠“基層干部的配合”。異地的領導突然“空降下來”,大家之前從來都沒有過人事交叉,地方上的人就會認為你是來爭利益的,或者誰干得好誰干得差的問題,開展工作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