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規劃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 呂仁義
(文/本刊記者 張永軍采訪整理)

西咸新區的提出本來就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戰略問題,并不能與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相提并論。體制的不統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業布局的多重疊、文化開發的不完善,在西咸一體化、關天經濟區到現在的西咸新區,發展都存在著過多的困難與阻礙,但卻有很好的發展契機,西咸新區更是西安構建國際化大都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目前,西咸一體化的提出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一體化”的理解并不是很準確,縱觀歷史印記,西、咸并非“一體”,而應是“同城”,只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體制的不斷變化,在諸多外因、諸多矛盾的發展下,才有了西、咸兩所城市。西咸之地素有“渭河貫都,六宮環繞”之說。西安、咸陽要實現真正的一體化,首先存在著體制上統一的艱難,比較前幾個國家級新區,都屬一市之舉,而西咸新區卻是兩市共同構建,體制上的困難,導致西咸新區在成立之初就要在矛盾中去慢慢融合、解決。只有將西咸兩市合并,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就能實現西咸同城,就能實現西安建設國家化大都市的構想,西咸新區只有撬開了這些矛盾才能破繭突圍。
西咸一體化發展之難,關天經濟區發展之難,西咸新區在這多難中提出,彰顯出一種雖是權宜之計但且恰逢其時的關鍵時機。西咸新區的成立更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首先西咸新區的獲批解決了西咸一體、關天經濟發展的諸多難題,他將會更好地帶動西咸一體的發展,帶動關天經濟的突破,也是為西安構建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西咸新區的設立是西安在構建國際化大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安要實現國際化大都市,那么產業就應重新分配,而產業布局應隨著區位規劃的功能而定,不能大而全,多而重。
第一,西咸新區應以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為重點。
現代田園城市是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化、智慧化城市。“田”“園”兩字,一田一園充分說明了農業、農民、社區共建的集約化經營的城市。偌大的面積使西咸新區具備建設現代田園都市的生態條件,西安要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首先就是要生態國際化。
第二,西咸新區應注重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
西咸新區所處的位置歷史文化積淀厚重,規劃區有大量的國家級歷史保護遺址,占規劃面積的一百多平方公里。周、秦、漢、唐在此的歷史人物、宮殿遺址、陵園遺址、水利遺址遍布了渭河、灃河兩岸,這是任何一個城市也無法比擬的,也是西安構建國際化大都市的先決條件之一。西咸新區如何保護、開發、利用這些珍貴的遺址群,如何讓這些歷史遺址發揮更大的文化價值,如何在現代田園城市的理念下合理而融洽的布局是西咸新區合理規劃的關鍵所在。
第三,西咸新區必須重視水文化的發展與利用。
西安、咸陽這個一體城市,在周、秦、漢、唐時期的歷朝歷代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水利事業在此蓬勃發展,各種水利工程歷朝歷代都十分注重,鄭國渠、漕渠等一系列重大的水利工程先后在此實施,才有了天下糧倉在關中的美談。
西咸新區倡導的現代田園城市及西安國際化大都市都與水離不開。而目前有兩個契機,一是引漢濟渭工程的國家獲批;一是東莊水庫的建立。這兩個重大工程的實施,引入關中的水量將達近二十億立方米,可以實現有渠的地方便有水,有水的地方便成田園的美好圖景。關中地區將形成東西水網、南北水網的田園都市風光。
一次規劃,百年發展。在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的構架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藍圖下,只有以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去規劃未來發展的百年大計,田園化、智能化、國際化就能一步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