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博雋
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是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基本特征,也是當前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的根本原因。改革發展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解決。針對社會領域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已迫在眉睫。
可以說,創新社會管理是現階段社會管理領域發生的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要使這一變革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必須先明確“基本導向”問題,以防變革“不得要領”,結果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抑或是一開始就“南轅北轍”,終究免不了“漸行漸遠”的下場。
人類的理想社會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就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不僅作為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而且成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基于此,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導向應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包含“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自由發展”兩個范疇。“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體力、智力、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等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協調發展,即強調人的發展的一種客觀狀態;而“人的自由發展”則強調人的發展的主觀狀態,體現人的發展的主體性,凸顯的是人的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展狀態。兩者不但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而且還互相轉化、互相滲透,共同構成人的發展的理想境界。其內涵包括:其一,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而自由發展,這是人的發展的現實基礎;其二,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發展,這是人的發展的重要條件;其三,人的個性的全面而自由發展,這是人的發展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訴求。
以人的發展為導向創新社會管理,關鍵要做好“三個堅持”:第一,創新社會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法律制度,完善保障就業權、健康權等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政策,為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具體講,要最大限度地使有勞動能力的人能夠實現就業;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加重視教育公平,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努力健全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第二,創新社會管理要堅持“公眾參與”。就是要正確反映和協調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利益訴求和社會矛盾,既要“左顧右盼”,又要“瞻前顧后”,使社會管理能夠體現維護公平正義的“剛性”、協調各方利益的“柔性”、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的“彈性”,改變原先主要靠行政手段通過管、控、卡、壓、罰實施社會管理的方式,更多地運用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種社會力量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合力。特別是要培養公民意識,履行公民義務,探索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機制和途徑,引導公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提升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創新社會管理要堅持“人文關懷”。就是要把維系社會秩序和激發社會活力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保證社會的安定有序、規范運行、調控有力,又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用和諧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方式處理矛盾,形成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更要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關心人的利益與訴求,尊重人的價值與追求,從而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終實現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

(供稿: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