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雨霖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由冰和固體物質組成的,當它飛近太陽時,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冰被升華,噴出氣體和塵埃,便形成了彗星之尾。
通過宇宙空間探測器直接觀察得知,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與彗尾最相似的是金星之尾。金星和彗星一樣,它本身沒有固有磁場,但它也受到來自太陽風磁場磁力線的包圍。金星大氣部分受到太陽紫外線的電離作用,也形成了電離氣體和電離層。這層電離層對太陽風及其磁力線來說起著一種阻礙作用,因而使磁力線發生變形。
金星的半徑是6052千米,它本身有大氣包圍。金星之尾與彗尾構造相似,金尾內部也是等離子區,外側是減速了的太陽風等離子區。金星向陽面的等離子區因受到太陽風的勁吹,被壓縮到500千米。
太陽系的行星多數有磁場,太陽風和行星磁場相互作用,構成尾形的典型代表就是水星。水星沒有大氣,它的直徑與月球直徑大致相同。在水星上,延伸的磁力線與太陽和水星間的連線平行,被拉長的磁力線一直延伸到水星磁圈的尾部。太陽風包圍著水星的磁力線,這種情況與金星大體相同。
木星磁圈的尾部一直延伸到土星的軌道,相當于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5倍多,呈臘腸狀。就目前所知,木星磁圈尾部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構造物。
木星的臘腸狀尾巴,高低不平,波浪起伏。其高處表示太陽風的壓力較低,其低處表示太陽風的壓力較高。這說明太陽風作用于木星尾部的強度是時刻變化著的。
觀測最豐富的就是地球之尾。地球的尾巴略呈圓筒形,直徑為382 200千米。地球之尾長度為1274萬千米以上,大約有地球半徑那么長。地球尾巴的內部是等離子波,也叫等離子帶。當等離子帶延伸至637 300千米時,由于受到太陽風從二側的夾擊,出現一個蜂腰部,這一蜂腰部叫做X形磁中性線。
地球之尾內部的等離子波在長度637 300千米以內,沿著磁力線做射束狀流動。在距離地球637 300千米處,每隔幾分鐘到半小時就變化一次,一天變化數次,變化的形態有四種。伴隨著這種不斷變化,還產生出極光那樣的光輝,使地球之尾顯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