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院士候選人名單。讓人驚訝的是,共有23名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入圍候選人名單。如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魯、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國務院原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安監總局原副局長閃淳昌,等等。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候選工程院院士,引來一片“高官、高管俱樂部”、“中國工程院還是中國工程隊”的非議聲。
中國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后,經過17年發展,現有739名院士,其中兼有企業界或政界身份的院士并不少見。如1995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的黃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成立于2000年的“工程管理學部”中,官員和企業家更不在少數。
根據《中國工程院章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而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今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領域與西方工程科學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中國工程院有至少5名從事中醫的院士,他們是醫藥衛生學部的董建華(已故)、程莘農、石學敏、王永炎和張伯禮。其中董建華被視作“中醫泰斗”,而程莘農和石學敏則是中醫針灸專家。程莘農主持了“循經感傳和可見的經絡現象”和“十四經穴點穴法”的研究,石學敏院士發明了“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
中國工程院的農業學部還有一名院士,被媒體稱作“茶道大師”、“首位茶學院士”。他叫陳宗懋,今年78歲,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2003年,陳宗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百度詞條中,陳宗懋的“榮譽”部分稱:“陳宗懋研究員當選為院士,開創茶葉界先河。他的當選是茶葉界的光榮。”
中國工程院在1994年產生第一批96名院士,第二年即增選216名院士。1997年,中國工程院增選116名院士,1999年增選113名院士,2001年再添81名,院士總人數已達到616人,還不包括24名外籍院士。短短七年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增長了五倍多。在日益高漲的爭議聲中,工程院院士增選的幅度終于下降,2003、2005、2007和2009年,分別有58人、50人、33人和48人新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盡管院士人數已大大增長,但在地方上,他們仍然是相當稀缺的資源。公開資料顯示,各地為了招徠院士,均推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2009年12月,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宣布,“兩院”院士如愿到此任職,將提供不小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并一次性給予200萬元安家費。新疆則明文規定,在新疆的院士除了可享受副省級干部待遇,還“將被聘為自治區黨政領導的科技顧問,參與自治區重大科技、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決策……根據需要,為院士組建實驗室,配備助手或秘書,安排辦公室;有關單位保證院士著作及時出版,為院士出國出境開展學術交流提供方便,簡化手續,保證經費”。2010年8月,河北省宣布,在冀院士特殊生活補貼由每人每年6萬元增加到20萬元;新引進和新當選的院士給予1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支持;新引進院士給予一次性安家費20萬元;醫療保健按副省級對待,每年兩次健康檢查;配備相對固定的專用車輛;重點實驗室建設、重大項目研發優先立項,重點保障。更為重要的是,只要現行體制不變,“院士”作為終身“榮譽”不會退休,其待遇也不會消失。
今年,中國工程院增選的車輪已經隆隆轉動,院士增選總額將不超過60名。目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各學術機構和機關、企業的博弈還在持續,坊間流傳著關于競選院士需要多少“公關費”的猜測。今年3月以來,工程院連續發布了三封公開信。公開信稱,一些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渠道進行不正當的活動,為院士候選人進行“助選”和“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單位還通過行政干預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當要求。中國工程院期望院士及候選人都能夠“嚴格自律,潔身自好……共同為院士增選工作營造純凈、嚴肅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