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洲,黃 勇
(1.同江市水務局,黑龍江同江156400;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CFG樁復合地基是在碎石樁加固地基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地基處理技術。由于CFG樁改善了碎石樁的剛性,使其不僅能很好地發(fā)揮全樁的側阻作用,同時也能很好地發(fā)揮其端阻作用。因此,得以廣泛采用,并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CFG樁,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的簡稱,(C指Cement、F指Fly-ash、G指Gravel),是由碎石、石屑、粉煤灰組成混合料,摻適量水進行拌和,采用各種成樁機械形成的樁體。通過調整水泥的用量及配比,可使樁體強度等級在C5~C20變化,最高可達C25,相當于剛性樁。由于樁體剛度很大,區(qū)別于一般柔性樁和水泥土類樁,因此,常常在樁頂與基礎之間鋪設一層150~300 mm厚的中砂、粗砂、級配砂石或碎石(稱其為褥墊層),以利于樁間土發(fā)揮承載力,與樁組成復合地基。
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是一種直接在現(xiàn)場樁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內澆筑混凝土或安放鋼筋籠再澆筑混凝土而成的樁。
CFG樁由于不配鋼筋,樁徑可做的細一點,相應比表面積較大,樁體發(fā)揮的承載力(摩擦為主)較高,另外CFG樁使樁土共同作用。但由于其抗水平、拉力、拔力、壓曲都是有限的。所以其復合地基不可“無限制提高”。鉆孔灌注樁由于需配鋼筋,考慮到鋼筋保護層厚度,及灌注導管的影響,其直徑不宜太小,單方樁體發(fā)揮的承載力較小,再加上配有鋼筋,所以在兩種方案均可采用時,鉆孔灌注樁成本較高。
灌注樁與CFG在水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兩種地基處理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
灌注樁和CFG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傳力的機理也完全不同,在選用方案時一定要從實際的工程需要出發(fā)。
灌注樁是基礎的一個構件,樁是錨固在承臺內,樁的主筋與承臺的鋼筋是連接的,因此樁可以傳遞壓力、拉力、彎矩和剪力,樁能抵抗水平力,能提高建筑物水平抗推的能力。
CFG樁其實并不是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樁,僅是對地基的一種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基礎和CFG樁之間還有褥墊相隔,只能傳遞壓力,不可能傳遞拉力、彎矩和剪力,不具有抵抗水平力的能力。
在評價這兩種地基處理方案,應多角度考慮。應用時不能只考慮樁側摩阻力和樁端阻力,還應考慮CFG樁是擠土的,灌注樁是不擠土的。因此在建筑物的荷載不大,水平荷載不是控制條件的,而采用天然地基的承載力不夠,就有可能采用CFG樁或其他的地基處理方法加固地基。
某泵站工程,建基面基礎承載力為100 kN,地基承載力不足,需對天然地基進行處理,擬采用CFG樁,基礎類型為矩形基礎,基礎長度20 m,基礎寬度8 m,褥墊層厚度300 mm。形式見圖1。
布樁形式為三角形,X向間距為1.2 m,Y向間距為1.2 m,樁長10 m,樁徑300 mm,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為200 kN,地層各項參數(shù)及CFG樁計算見表1。

表1 土層參數(shù)表格

圖1 某泵站基礎類型示意圖
3.1.1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計算
當采用單樁載荷試驗時,應將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Ra)除以安全系數(shù)2。經(jīng)計算,Ra為100.00 kN。

3.1.2 面積置換率計算
計算公式為:

式中:d為樁身平均直徑,d=0.30 m;de為一根樁分擔的處理地基面積的等效圓直徑;m;s1、s2分別為樁X向間距、Y向間距,s1=1.20 m、s2=1.20 m;m=
3.1.3 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計算公式為:

式中:fspk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m為面積置換率,m=2.45%;Ra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100.00 kN;β為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β=0.70;fsk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k=100.00 kPa。

經(jīng)CFG樁處理后的地基,當考慮基礎寬度和深度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一般寬度不作修正,即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取零,基礎深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取1.0。經(jīng)深度修正后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為:

式中:γ0為自天然地面以下深度5.00 m范圍內天然土層的加權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基礎埋深d=5.00m,經(jīng)計算fa=183.91 kPa。
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軸心荷載作用下:

pk≤fa,滿足要求。
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偏心荷載作用下:

pkmin> 0,滿足要求

pkmax≤1.2fa,滿足要求。
3.2.1 計算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
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時基礎底面平均壓力為:

基礎底面自重壓力為:

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為:

3.2.2 確定Δz
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02)表5.3.6,得 b=8.00 得,Δz=0.80。
3.2.3 確定沉降計算深度
沉降計算深度按"地基規(guī)范"式5.3.6確定 。沉降計算到土層的最底部還不滿足式(5.3.6),計算深度取到土層的最底部,Zn=12.50 m。
3.2.4 計算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
復合土層的分層與天然地基相同,各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等于該層天然地基壓縮模量的ζ倍。

式中:Espi為復合地基處理范圍內第i層土修正后的壓縮模量,MPa;Esi為復合地基處理范圍內第i層土原始的壓縮模量,MPa。
ζ值按《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2002 J220-2002)式(9.2.8-1)確定:

式中:fak為基礎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ak=100.00 kPa。經(jīng)計算ζ=1.029。
3.2.5 計算分層沉降量
計算的分層沉降值見表2。

表2 分層總和法沉降計算表
表2中 l1=L/2=10.00 m,b1=B/2=4.00 m。z=12.50 m范圍內的計算沉降量∑Δs=34.27 mm,z=11.70 m至12.50 m(Δz為0.80 m),土層計算沉降量Δs'n=1.11 mm>0.025∑Δs'i=0.86 mm。
3.2.6 確定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ψs
由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壓縮模量的當量值Es可從《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表9.2.8查得

式中:Ai為第i層土附加應力系數(shù)沿土層厚度的積分值。

查《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表9.2.8得ψs=0.200
3.2.7 最終的沉降量

3.3.1 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
基礎底面平均壓力為:pk=182.50 kPa
基礎底面自重壓力為:pc=γ0×d=90.00 kPa
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為:p0=pk-pc=92.50 kPa
3.3.2 第3層土承載力驗算
3.3.2.1 計算基底下10.00 m處的附加壓力

3.3.2.2 計算基底下10.00 m處的自重壓力

式中:γ0為自天然地面以下深度15.00 m范圍內天然土層的加權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3.3.2.3 計算基底下10.00 m處的經(jīng)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第3層土承載力滿足要求。經(jīng)計算,擬設計的CFG樁滿足要求。
簡要介紹了CFG在工程中的應用,詳細列舉了CFG樁的設計計算過程,為同仁在同類工程提供參考。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JGJ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