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東,王長余
(1.齊齊哈爾市河道管理處,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2.齊齊哈爾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水環境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水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水循環的過程中,通過在陸地、海洋、空中水體類型轉化、數量改變和時空不均的分布,大范圍大程度的制造和影響了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
經濟環境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資金是經濟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區域經濟循環過程中,通過在生產、生活、環境的投入流通,改變、制約、促進了人類生存的經濟環境。
當前,國際國內、各個地區、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循環中的資金循環,正在應用著水循環原理。在我們國家和地區體現的更為突出,高度集中的國家和各級政府資金,正在象春雨一樣普降大地,活躍著地方經濟,滋潤著人民群眾。對地區、區域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著深遠影響,并良性的循環著。
水循環是由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蒸發蒸騰→大氣輸送→凝結降水→產流匯流→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完成一個水循環過程。
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有兩種:①大循環,是指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水循環;②小循環,是指陸地與陸地間的水循環、海洋與海洋間的水循環。
在水的循環過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是以固定的位置、變化的量態存在著;蒸發蒸騰、大氣輸送、凝結降水是一個位置和數量都在變化流動的狀態;產流匯流是以各個獨立的流域匯集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構成脈絡相通的水系統。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有大氣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補給是世界大多數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流域地表面的降水(雨、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徑向河流、湖泊和海洋。徑流是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從降水到達地面至水流匯集、流經流域出口斷面匯入湖海的整個過程。降水過程,又由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分蒸發蒸騰;水氣輸送;凝結降落來完成。見圖1。

圖1 水循環示意圖
經濟循環是由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投入消費→市場、貨幣流通→稅費征收、企業融資→征收區域匯集→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完成一個資金循環過程。
在資金的循環過程中,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是以固定的位置、變化的量態存在著;投入消費、貨幣流通、稅費征收是一個位置和數量都在變化流動的狀態;征收區域匯集是以各個獨立的行政區域匯集的。
區域經濟循環是通過資金、勞動、資源的投入,促進經濟的發展,產生資金、資源及物質的積累和流動,再通過把積累的資金物質投入到區域經濟之中。
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受投入的技術、勞動、特別是資金因素的制約,投入政策對于特定區域經濟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1)循環的相似性。水循環是由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蒸發蒸騰→大氣輸送→凝結降水→產流匯流→江河湖海、土壤植被的水,完成一個水循環過程。
經濟循環是由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投入消費→市場、貨幣流通→稅費征收、企業融資→征收區域匯集→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完成一個資金循環過程。
2)分布的相似性。水資源在大的區域上分布極不均勻。總的說來,東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內陸少;山區多,平原少。在同一地區中,不同時間分布差異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平均降水量的大小,決定著一個流域或區域水資源量的多少。
金融資源在大的區域上分布也極不均勻。也存在東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內陸少;經濟發達區多,經濟欠發達區少。在同一地區中,不同時間分布差異性也很大。平均資金投入量的大小,決定著一個地區域或區域經濟總量的多少。
3)作用的相似性。水的存在和循環,生息著自然的萬物,改變著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影響著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資金的存在和循環,生息著社會的物質,改變著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影響著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
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物質,是環境中最活躍的要素。
水循環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天然水資源系統,水資源在開采利用后,能夠得到大氣降水的補給,處在不斷地開采、補給和消耗、恢復的循環之中,可以不斷地供給人類利用和滿足生態平衡的需要。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①使各種水資源處于不斷更新狀態,進而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即維持著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②促進了自然界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進而對生態、氣候、地貌等全球地理環境產生深刻影響。如水循環將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聯系起來;③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④塑造地表形態。水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因子之一;因此,水對于陸地各水體之間的關系(水循環各環節的聯系)、水資源及其更新、水循環對氣候、生態、地貌等產生著的深遠影響。
運用新的眼光,對當代經濟發展因素分析看。從沒有發達的資金渠道就沒有發達的經濟這一普遍的現象出發,可以得出資金渠道是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變量。資金流動帶來資本再配置,資本又促進經濟發展。歷史上,有些經濟學家把資金渠道等金融變量看作是條件,而不作為增長因素。但實際上,隨著市場自愿交易的規模、種類和范圍的不斷擴大,貨幣、資金和金融的因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使貨幣、資金與金融在現代經濟中不但已成為一個發展因素,而且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因素。
資金渠道、金融資源已成為現代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鍵性約束條件,尤其在經濟起飛階段,第一推動力的能動作用更為巨大。因此,怎樣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發揮資金渠道機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調整作用,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地區和區域所面臨的難題。
在水循環過程中,水是一種介體,大氣是一種動力,產匯流是一個過程,江河湖海、土壤植被是一個再利用儲備。在經濟循環過程中,資金是一種介體,政策是一種動力,市場是一個過程,地方國庫、民間資本是一個再利用儲備。
當前,國際國內、各個地區、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循環中的資金循環,正在應用著水循環原理。如在我們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集中的國家和政府資金,正在象春雨一樣普降大地,活躍著地方經濟,滋潤著人民群眾。對區域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國家的財稅收入增長,產生著深遠的良性循環影響。
1)資金投入對區域經濟資源總量及其增量的影響,象三峽水庫、南水北調等水利工程調、控利用水資源一樣,影響和控制著區域經濟增長狀態。高資金的投入,帶來區域經濟的高增長和持續。
2)高投資態勢和實際的資金投入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首要原因。如我國的西部開發、東北的重工業區改造,能源、交通、農業等資金的高投入,奧運、世博、亞運的舉辦,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和增長尤為突出。
3)政府、行業和企業自身的資金投入,貢獻著GDP的增長。如國家對能源、交通、農業等資金的高投入,增加了相關企業的經濟活力,增加地區和國家GDP。
4)連續7 a的中央1號文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標題,重點闡述了增加各行各業資金投入的內容。從政策和資金上連續聚焦著“三農”,今年又特別從政策和資金投入上聚焦著水利。
水循環原理指導和作用了區域經濟發展中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奧運會投資,拉動了北京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了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分析結果表明,北京奧運會投資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雖然92.9%的奧運會直接投資都集中投在北京,但是拉動京外區域經濟發展占奧運會直接投資全部拉動作用的比重卻達到60%,明顯大于對北京經濟的貢獻,也就是說,北京經濟發展對其他地區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國家地方的資金投入也是如此。
區域經濟循環發展的框架:由各級政府國家國際、企業個人的資金→投入生產消費→市場、貨幣流通→稅費征收、企業融資→征收區域匯集→各級政府國家、企業個人的資金,完成一個資金循環過程。
社會主義社會的資金運動分為個別資金運動和社會總資金運動。個別資金運動指的是企業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它通過生產、流通兩個過程,歷經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相應地采取貯備資金、生產資金、商品資金三種形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地運動著。社會總資金運動是伴隨著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進行的;另一部分是活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即國民收入,可以視為社會總資金的總增長額,扣除直接補償活勞動耗費中的必要勞動耗費部分后,可以稱做社會總資金的凈增長額。見圖2。

圖2 區域、地方及國家經濟循環框架圖
[1][美]阿瑟·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M].上海:三聯書店,1990.
[2]殷孟波,齊亞莉.論政府行為杠桿機制的構造與西部資金問題的破解[J].西南金融,2004(4).
[3]殷孟波,魏巍.論西部資金問題的現狀及對策[J].財經科學,2004(6).
[4]張敦富.區域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