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建
尋找劉三娃
文/章 建
調查的結果還原了事情的本來面目,兩個飛車搶奪的賊在銀行門口搶了劉女士的包,劉女士晃過神來高呼搶劫時,飛賊的摩托車已經開出去五六十米遠了。路口的監控拍下了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幕,一個粗實的漢子回頭看了看,然后提起手里的自行車對準兩個飛賊的摩托車掄過去,正中目標,摩托車轟然倒地,兩個飛賊被砸得暈頭轉向,束手就擒。
現在,大家都在尋找這個英雄式的掄車漢,因為,他僅僅在監控的視頻中出現了一分鐘。
劉女士在鏡頭里說,那包里有整整二十萬塊錢,是拿去給丈夫換腎的救命錢,一定要找到這個恩人。
市民紛紛在鏡頭里說,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有勇有謀,臨陣不亂,過癮啊,都趕上美國大片了,一定要找出來給我們大伙瞧瞧。
我在鏡頭里說,請大家幫忙尋找,有知情者或認識這位見義勇為者,請聯系電視臺,或者110指揮中心。
媒體和網絡的號召力是強大的,在排除了一些人和鎖定了一些人后,最后的目標直指一個叫劉三娃的人。
最先肯定掄車漢是劉三娃的是建筑工地的工頭,電話里說,你們別找了,那鏡頭我看得真真的,就是劉三娃,他是我們這里的泥水工。我大喜,我的攝制組大喜,一個民工做了一個英雄做的事,這個新聞有的做了。馬不停蹄地趕到工地,工頭說,這個劉三娃,做了好事還不留名,走走,我帶你們去找他。
劉三娃,劉三娃,你下來,下來!工頭沖著正施工的樓頂扯大嗓門喊。有人扯大嗓門答,劉三娃不干了,昨天就回家了!我愣住了,工頭一聽也愣住了,咋回事情,先停停,都下來都下來!
二十幾個工人都圍在我周圍,很好奇。我把攝像機里的監控畫面又放了幾遍,大伙一致說,沒錯,就是劉三娃那貨呀,真牛哦!工頭說,前天俺們剛發的工資,這貨招呼不打就走了,真是的。劉三娃哪里人呢?大伙齊齊搖頭,哪兒的人我們不清楚,我們都是勞務市場叫來的臨時工,不過聽口音應該是河南H市一帶的。
事情告一段落,再查已毫無意義。幾天后領導說,市里對這個事情很重視,準備樹立個典型,人還得找啊,他不是叫劉三娃嗎,不是河南H市口音嗎?我說,是。領導說,那你們就去H市找,先到當地公安部門,這事說難也不是多難的事。
H市公安局戶籍科的同志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聽完了我的介紹又反復地看了我提供的影像,然后開始在電腦里找人,叫劉三娃的全市沒幾個,且年齡長相均不符合,我有些失望。戶籍科的同志說,您別急,只要他是我們管轄范圍內的人,我一定能給你查出來,現在我們給你做人像比對,名字只是個符號,相貌才是識別一個人的關鍵所在。我無法不相信現代科技的神奇,僅僅幾秒鐘,結果就出來了。
所有在場的人盯著電腦呆住了,劉三娃不叫劉三娃,叫劉魁。戶籍民警嘆了口氣,他已經五年沒回過家了,家里只有個快八十歲的老娘,眼睛已經瞎了,一直靠政府的救濟活著,唉,這個劉魁能干出這樣的事情,真是想不到啊。我說,我也想不到會是這樣啊,我去看看他母親吧,畢竟這個母親不容易啊……
劉魁的家與其說是個家不如說是幾間殘磚破瓦,被一片林立的蒿草包裹著,與周圍一棟棟挺拔的商品樓比對,給人以感官的刺激。看見我們的拍攝,周圍的住戶紛紛向我們靠攏過來,人們開始七嘴八舌,哎,是不是她兒子被逮起來了?是不是政府要拆這幾間房了?我徑自走進昏暗的屋內,突然傳來一個老人惡狠狠的罵聲:要拆我的房,你們的鏟車就先把我老婆子碾死!出去!滾出去……
……
領導電話里急切地問,找著劉三娃了嗎?
我說,找著了,他母親就在我眼前呢。
領導很欣慰,找著了好啊,能帶回來做期節目嗎?
我說,不能。
怎么回事,為什么呀,你做做工作嘛。
唉,我說,劉三娃是個農民,五年前他的宅基地被強征了,因為達不成補償協議遭強制拆遷,他一時怒起,持刀砍傷了兩名拆遷工后潛逃,至今未歸案,是個網上通緝犯……
電話那頭沒了聲音,我想象著領導的嘴一定張成了O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