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社會更加進步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國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技與民族素質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創造能力的競爭。
創新教育依據創造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相信人人具有創造力,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心理、思維和情感等的特點,實現傳遞性、再造性、主體性、未來性、層次性的有機結合。通過施教者本身創新素質的提高和創造性優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志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使課堂成為學生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心理輕松,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敢于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解決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課堂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喜悅,創新興趣也逐漸得以培養。創新意識是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一種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要學生有創新,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新時代的教師應堅持以合乎時代趨向的新觀念、新思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要充分閱讀、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地、創造性地、高效地駕馭教材,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成為再創造的主體活動,在多想、多說、多做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求知,學會創新。
數學教師樹立創新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外部因素,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掌握靈活的教學技巧,通過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正處在成長時期,教師應當針對具體學情,從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跳出來,勇于創新教學理念,辯證否定傳統教學觀,既重視知識的作用,又強調創新在知識傳授和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既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又重視教師的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
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否定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生動活潑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教師要因材施教、因生制宜,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提高學生創新學習的興趣,不斷探究新型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都必須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基本條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課程的新理念,刻苦鉆研新教材、新教法,不斷撞擊出思維的火花。
在班級教學中,營造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氛圍,通過學生在班級中參與討論諸多教學難題,發揚教學民主,創新教學新環境,使學生在和諧創新的環境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勇于發表自己的新思想、新建議、新理念,張揚正確觀點,修正錯誤思想,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面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學生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其次,要幫助、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不僅是“善問”還要“善待問”。當學生的思維停止或處于消極狀態時,我們教師要巧妙地進行設問激疑,啟動學生思維的內驅力。對于學生的“問”,老師要認真傾聽,即使個別學生的問題有明顯的錯誤也要積極幫助,而不是嘲諷,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師還要努力尋找學生提問中的閃光點并及時采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從中激勵他們的創新精神。發展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保證。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從創造性想象開始的,即人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記憶的想象,經過重新組織而創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青少年時期是想象力最活躍的時期。我們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精心組織材料,為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空間,從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乃至他們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要樹立創新理念,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健全學生的創新學習心理,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學習方法、解題方法的指導,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