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平
(賓縣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賓縣 150400)
二輪修志啟動后,賓縣的各職能部、委、辦、局積極響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號召,紛紛啟動本行業的續修志工作,以為《賓縣志》的續修提供基礎材料,同時也為本行業的發展歷程做一全方位的記載,以備日后查考。筆者承蒙賓縣電業局之邀,有幸加入到《賓縣電業志》的編寫行列,參予了《賓縣電業志》編撰全過程,下面,筆者將一些做法及感悟傾吐出來,供編寫《電業志》的同仁們參考。
賓縣的電業機構設置隨著社會的政治、經濟和電力事業發展而不斷變化,自1927年賓縣建電燈廠以來,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建國后到2005年,共跨時近80年:電燈廠時期,1927年商人劉毓章自籌資金建賓縣東光電燈廠,自任廠長,1928年,劉毓章將電燈廠兌給賓縣商會,從此,電燈廠由商會派人管理。“九·一八”日本侵略者入侵,電燈廠停產。1935年,偽賓縣公署派日本人西島為電燈廠經理。1945年“八·一五”東北光復,偽賓縣公署垮臺,賓縣民主政府成立,接管電燈廠,具體由賓縣企業公司管理。1954年,縣政府投資重建賓縣發電廠,歸賓縣工業科管理;電業管理所時期,1958年,國網電引入賓縣。1960年,賓縣發電廠停產。1965年,成立賓縣電業管理所,歸屬賓縣工業科領導;水電革命委員會時期,“文化大革命”初期,電業管理所與賓縣水利科合并,成立賓縣水電革委會,歸屬賓縣生產指揮部領導;電業科(局)時期,1971年9月,賓縣水電革委會又分設“水”與“電”兩個機構,成立賓縣電業管理科。1980年5月,賓縣電業科更名為賓縣電業局,乃縣政府的直屬機構,1994年7月,劃歸哈爾濱電業局管理至今。針對上述所云的機構設置、變化,離現今較遠,我們按著修志“薄古“的要求,設立《機構沿革》一節,對其進行簡要豎寫,每個時期不進行橫向的展開記述。
賓縣自1971年成立電業管理科,到2005年已30余年,1980年電業科更名為電業局,負責全縣的電力供應和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從單位性質上看,賓縣電業局既是“三權”歸上的國企單位,從事電力的經營銷售工作,又具有電力執法和管理職能,本著“厚今”的原則,對政、企合一的賓縣電業局,進行了重寫。在記述上我們設《賓縣電業局》一節,我們采取立目編寫的辦法,主要設立:《局領導更迭》;《內設機構》,該目記述了財務審計、綜合工作、生產技術、企業管理、安全監察、稽查、電力公安派出所等科、室的成立時間、人員狀況及負責人;《派出機構》記述了賓縣電業局所屬的分布于22個鄉鎮的變電所、供電所的情況;《編制情況》記述賓縣電業科到賓縣電業局的編制設置變化情況,包括局領導職數,中層領導職數,干部及工人職數。
我們在編寫《賓縣電業志》過程中,很好地解決了縣內有些鄉鎮志、系統志在記述黨組織工作內容上的空洞現象,怎樣寫實的呢?我們設立了:《組織沿革》,主要記述1945年,縣人民政府接收賓縣光明電燈廠后成立中共賓縣發電廠黨支部,到1971年,成立電業黨總支委員會,到1989年4月,電業黨總支委員會變為中共賓縣直屬電業委員會的全過程;《組織系統》,主要記述中共賓縣電業總支委員會、中共賓縣直屬電業委員會,下設的黨支部及黨員情況;《領導更迭》,該欄目以表格為形式,記述了賓縣電業局歷屆黨委委員任免職情況;《組織領導活動》,主要記述了黨委組織的加強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活動情況、重大決策情況、勞動竟賽情況、違紀案件查處情況、貧困職工送溫暖情況、重大人事任免情況、勞動模范標兵表彰情況、黨性教育情況、行風建設情況、勞模事跡宣講情況、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情況、發展黨員情況、廉政建設情況等。
賓縣自1927年辦廠發電起,至1958年國網電引入賓縣,自己發電歷時30年。此期間還有一些公社和國營林場也曾安裝過柴油機發電,有的公社還利用水利發過電,但電量只能維持賓縣城內機關、單位、商戶照明用電,上述內容用《發電》一節來記述,應注意的是:與《機構沿革》中“電燈廠”記述的角度要錯開,此處的電燈廠重點要記述電燈廠的設備、廠房、生產情況等。
賓縣的輸電、變電與配電建設工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段:1.1958年國網電引入賓縣,賓縣第一個變電所——賓西變電所成立,1959年將原賓州電廠改為配電室,配出城鎮線始,至1997年,是一個緩慢的零散建設時期;2.1998年至1999年農網建設改造時期。3.2000年起至2005年進入集中的輸變電工程建設時期。《輸電、變電與配電建設》一節如果分時段記述,事必造成不科學記述的問題,比如:賓西變電所在“零散建設時期”有建設項目,在農網改造時期還有建設項目,在“輸變電工程”時期仍有建設項目,一個賓西變電所建設情況在三個地方記述。為此,我們設立《輸電線路建設》、《變電所建設改造》和《配電線路建設》,這三個目來記述電力建設過程,這樣做好處是:使一個變電所及線路在不同時期的建設情況集中在一起,便于閱讀而且邏輯性強。說到底就是把線路建設與變電所建設這一個事物的不可分割的三個組成部分從中間“斬斷”,分類記述。
《電力設備》這一節的記述一定要與《輸電、變電與配電建設》一節站在不同的角度,《輸電、變電與配電建設》側重寫“過程”;而《電力設備》側重寫1958年至2005年不同年代,電力設備擁有情況,強調“宏觀”和“概貌”。具體說就是:主要記述全縣變電所供電所數量、主變若干臺、總容量多少千伏安,主干配線路多少條,分支線路多少條,線路總長。桿基多少基等。
對于本志篇目難以囊括的內容,如副業基地、印刷廠、旅游公司、步道板廠、計算機網絡咨詢公司、油脂廠、建筑工程公司等第二產業的機構、生產、工作內容都輯入了《附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