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7日,供應鄭州西區用水的柿園水廠供水主干管爆裂,造成鄭州市區西南部分80萬人用水困難。11月22日,供應鄭州東區用水的鄭州中法原水有限公司的供水主干管爆裂,鄭州東部區域有數百萬人用水受到影響。至此,鄭州供水管道去年已爆管3次。
如同“樓脆脆”、“樓歪歪”一樣,現在鄭州已成為“管爆爆”頻發的典型地區。鄭州水管10年爆7次,1年爆3次,5天爆兩次,頻率越來越快。“管爆爆”頻發,背后仍然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如此嚴重的事情,相關單位應該有一個說法。可我們看到的是幾個部門各執一詞、互相推責,鄭州市規劃局稱立交橋是公路局勘察設計院設計的,由建委和城市管理局負責修建;公路勘察設計院則稱設計方是按照規劃部門出具的方案操作的;城市管理局道路橋梁管理處則說,他們只負責立交橋的管理和維護。事情發生后各相關部門推諉已不鮮見,但誰的責任誰負責更是一種常識。既然城市水管爆裂發生了,且給當地居民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有關部門就應該拿出誠懇的態度、切實的舉措,全面排查自來水管這個城市“死角”。民生工程是一切工程的重中之重,當一座城市連吃水都是問題的時候,談城市的建設又有什么現實意義?城市“地上”光鮮亮麗、“地下”破爛不堪,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惠。鄭州“管爆爆”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檢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良心。我們更加希望的是,每一次水管爆裂都是最后一次,喚醒“城市良心”的最后一次“提醒”。 (文/才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