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2011年第一周最重磅的關于中國的文章,刊載于1月2日的美國《紐約時報》的“如何與中國為友”將毫無疑問地當選。文章作者布熱津斯基聲名赫赫,所著《大棋局》一書是國際關系領域的必讀佳作。
布熱津斯基警告說,對亞洲的長期穩定和美中關系來說,最糟糕的情況是將兩國帶入一種不斷變本加厲地互相妖魔化的狀態。不僅如此,兩國在各自面臨困難之際,遵循這種路線的誘惑很可能越來越大。于是,他建議,中美應竭力達成一項聯合聲明,說明富有成效的美中合作的歷史潛力,宣布擁護美中伙伴關系的使命超出本國利益這一概念,指導這種伙伴關系的,應該是21世紀全球空前互相依賴的道德規則。
要正確處理兩國關系,需要對自身、對對方有著清醒的認識。1/2月號的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刊登題為“中國沒有打敗美國”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丹尼爾·德雷茲內,對中國的判斷極為客觀。
文章指出,美國的政治家、評論家和公眾都認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在世界政壇取得主導地位,這種觀點不僅錯誤,而且錯得很危險。作者認為,目前,美國的實力遠遠超過中國。任何告訴你相反結論的人都另有居心。夸大中國的實力會導致一系列后果。他表示,對中國實力歇斯底里的態度在中國激起了困惑和憤怒,因為中國被要求接受一份它尚未做好承擔準備的重任。畢竟,中國在2010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89位,而美國排名第4。把中國看得比實際更為強大,既助長了中國的虛張聲勢,也加劇了它的不安全感。
2011年中國經濟怎么樣,美國人也有他自己的判斷。《福布斯》雜志網站1月5日刊文,指出“2011年中國經濟的三大風險”。第一,通脹是個嚴重問題。2010年11月官方公布的通脹是5.1%,但每天老百姓所感受的壓力都不是這些數字能描述的。第二,沒有足夠的低成本、干凈舒適的房子,提供給普通居民。在過去的十年,開發商集中精力建設豪華住宅以滿足富人的需求。第三,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升溫,這不利于就業。美國人失業問題嚴重,卻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把中國當做替罪羊。
讀了這些美國人的文章,如果需要我做出一句話的評價,那就是,美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有時候比中國人對自己的認識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