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網帖列舉了一批在西安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網站上公示的經濟適用房購買資格審核名單,并附上了這些名單中涉及的個人在西安住房公積金網站上可查詢到的公積金繳存情況,直指經適房申購中存在造假行為。
網帖顯示,這些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所填寫的上一年年收入都是剛過萬元,但通過他們的身份證號碼登錄西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網站,就會看到他們的公積金繳存基數大多在每月三四千元。由此推算,他們的年收入遠遠高于他們在經濟適用房申請表中填寫的數字。如其中一位張姓申請者,在申請表中填寫的上年工資、薪金及勞務報酬所得為9676.8元,而他的公積金繳費情況卻顯示其月繳基數為4468元。
據了解,西安相關部門正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認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無疑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大事,但如果將不該保障的對象納入保障,就會背離初衷。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一定要注意把好審核關,防止“開寶馬住經適房”現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