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君
(黑龍江省社會福利院 哈爾濱 150000)
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的基本要素
孟麗君
(黑龍江省社會福利院 哈爾濱 150000)
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參與和諧社會建設,開展檔案信息服務是檔案部門肩負的社會使命。明確了“民生檔案”管理作為一整套貫穿于檔案管理實踐各環節中的實際內容與方法,“民生檔案”管理建設就有了發展的方向。但能否取得“民生檔案”管理的實效,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相關強化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各級檔案管理部門、尤其是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體系,真正將“民生檔案”管理問題納入各部門的工作部署、納入考核獎懲機制、納入目標責任制、納入檔案收集與業務指導范圍,使“民生檔案”管理問題得到應有的重視。通過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建設,形成關注“民生檔案”的形成與積累、重視“民生檔案”的收集與保管、加強“民生檔案”監督與管理、著力建設事關“民生檔案”開發與利用的良好氛圍;樹立科學管理“民生檔案”、有效利用“民生檔案”的意識,真正強化“民生檔案”管理實踐,使“民生檔案”管理工作能夠始終沿著健康軌道得到不斷發展。
從本質上分析,檔案部門的主要職能在于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三個服務”職能之間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不容偏廢。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開展檔案信息服務與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同為社會公眾服務之間并不存在矛盾,科學合理地解決“民生問題”是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基本著眼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在管理理念上破除過分強調檔案信息服務機要性、保密性的要求,突破因循守舊、服務領域狹小受限的束縛;在堅持機要性、保密性特點的同時,發揮檔案信息服務公益性、公共性的優勢,堅持“三個服務”共存并重的原則,轉變檔案信息服務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民生檔案”管理與利用實踐,實現履行“三個服務”職能之間的有機平衡。
眾所周知,開展檔案信息服務必須以一定的人力、財力的投入作為經濟支撐,方有可能實現向社會公眾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目的。檔案部門是以提供檔案信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單元”。其本身的“價值創造”并不是以經濟收入方式體現的,即檔案管理工作并不具備以“經濟創收”方式保障自身發展的生存能力,而是需要獲得政府財力投入以維系其自身存在與履行職能的需要。因此,必須采取措施,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開展“民生檔案”管理實踐的支持力度、建立專項資金,保障強化“民生檔案”管理所必須的經費支出,調動各級檔案部門強化“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合理完善。更好地為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實踐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檔案信息服務。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檔案部門為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信息服務,已經無法沿用傳統方式。新的歷史時期,檔案工作人員已不再是簡單的檔案實體管理者,而是要在管理基礎上成為檔案信息利用的“引路人”和“導航員”。特別是網絡環境下開展的“民生檔案”管理與開發服務,涉及知識領域寬泛、技術含量較高、專業要求增強,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具備知識存量檢索與組合能力、綜合判斷能力、設計研究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與言辭應對能力、網絡技術應用能力、信息資源處理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等。這就要求檔案工作人員必須加快知識更新、提高業務素質,以嶄新的面貌投身于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社會實踐之中。
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民生,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的利用需求,履行檔案部門所肩負的社會職責。而讓每一個公民都得到優質的檔案信息服務的便利、享受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的“實惠”,是保障檔案信息服務公共性、普惠性與社會公平的基本要求。所以,各級檔案部門在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的同時,還應當注意“民生檔案”利用群體的形成與培育,通過開展宣傳教育、培訓提高等活動,不僅要達到使廣大社會民眾了解民生檔案”,還要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利用“民生檔案”。努力打造“民生檔案”的利用群體,既是擴大檔案工作社會影響、提高檔案工作社會認可度的有效手段,也是使檔案事業獲得全面、快速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舉措。
社會發展中的“民生問題”具有復雜性、廣域性、動態性、長期性的特點。要求檔案部門在強化“民生檔案”管理,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實踐中,加大服務方式創新的力度,保障信息服務的質量。因而,必須打破傳統的檔案信息利用服務模式的羈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條件,研發先進適用的技術軟件,重視由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的過渡與提升、努力達到信息服務的集成化、個性化、便捷化的社會要求,更好地向社會各方面展示提供“民生檔案”管理的豐碩成果,帶動“民生檔案”管理向更高層次邁進,以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為契機,進而實現整個檔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魏禮群: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人民日報》2007年11月16日
2.閆 平: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論學刊》2007年第12期
3.唐寶貴:關注民生 改善民生《江海縱橫》2007年第5期
4.吳忠民:重視民生:事關改革發展全局的大問題《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