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子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高玉飛
創新組織工作 助推轉型跨越
■中共長子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高玉飛
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該如何適時地調整理念,轉變職能呢?最近,中共長子縣委在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吹響了“圍繞‘五大目標’,打造‘兩大基地’,實現‘五個翻番’——再造一個‘新長子’”的發展號角,這是長子縣自加壓力,奮力趕超,科學落實省、市委轉型跨越,實現“十二五”翻番的新定位。目前,這一部署已成為長子縣上下為之奮斗的自覺行動。作為縣委的重要工作部門,組織部門必須圍繞中心,銳意創新,發揮優勢,創先爭優,不斷增強履職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為轉型跨越的奮斗總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引領轉型跨越,干部是關鍵。
一是規范選任機制。嚴格執行干部選任規定,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尤其注重從基層一線和長期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團隊中發現和培養、選拔和任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寬選任干部的視野,擴大群眾參與的范圍,強化競爭力度,積極探索全程差額票決遴選干部制度,不斷提高干部選任工作的民主性;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關鍵崗位干部、有培養前途的優秀年輕干部的交流。落實中共長治市委“干部召回退回制度”,真正做到定期研究調整,在全縣營造以實績定進退、憑德才選干部的選人用人環境。二是強化考評機制。健全強有力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機構,完善有效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制度,科學細化、量化各項考核指標,注重任職考察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尤其要把考核重點放在推動轉型跨越的重要工作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等在考核中的權重,堅決實行末位淘汰和責任追究,真正形成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嚴格考評的激勵機制。三是完善培訓機制。加大“充電”力度,創新“缺什么,學什么”的干部自主選學培訓機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建立多元化培訓方式,把“轉型跨越”這個主題納入各層次干部的培訓內容。邀請大學教授、知名專家學者以“請進來教”的方式分批次輪訓;有計劃地組織優秀年輕干部赴經濟發達地區“走出去學”,并到基層工作一線實踐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推動轉型跨越,基層組織是基礎。
一是全面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增強轉型跨越發展動力。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著力開展好基層黨建先進縣、“五個好”鄉鎮黨委和“五個好”農村黨支部創建活動。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深入開展“支部創特色,黨員爭先鋒”,“支部帶企業,黨員帶群眾”和黨員“先鋒崗”、“示范崗”等活動。在鄉鎮和廣大農村,要加大市場經濟、科技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力度,培育一批能夠引領“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干部;落實“一定三有”,提高農村干部待遇,做好農村“五老”生活補貼發放工作,不斷完善黨內激勵、幫扶、關懷機制,尤其要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推進農村“三務”公開,以制度抓落實,助推轉型跨越發展。
二是持續搞好“創先爭優”活動,激活轉型跨越發展潛力。著力開展“創轉型跨越之先,爭強縣惠民之優”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千名機關干部下鄉住村“六個一”、“十進村”活動,積極開展“萬名黨員大承諾”、“黨員與群眾結對幫扶”、“黨員責任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在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落實
“雙向承諾,公開評議”,強化指導,選樹典型,不斷推進各級黨組織創先爭優,在全縣營造見紅旗就扛,逢第一必爭,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的工作氛圍,始終保持自我加壓、奮力爭先的工作勁頭和態勢。
三是扎實推進“黨建網聯工程”,凝聚轉型跨
越發展合力。進一步深化“黨建網聯工程”,突出網格化管理,加大在農村專業合作社和“兩新組織”中組建黨組織力度。強化聯動式共建,健全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黨組織互聯、互動、互創;加強黨員管理信息化建設,抓好流動黨員管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的管理和運用,健全完善縣域“黨建網”和“大組工網”功能,探索建立“紅色e支部”、網上黨校、網上服務中心,切實推進組織工作信息化建設;推進黨員培訓工作,選優配強黨建指導員,整體推進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凝聚起推動縣域轉型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長子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作為“人才之家”的組織部門,則必須構筑平臺,制定有效實施人才支撐的具體舉措,著力營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的環境,著力打造“人才特區”和“人才洼地”。
一是待遇留得下。建立完善的創業扶持、投資融資、成果轉化等人才服務體系,為人才提供高效優質服務,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務環境。積極為人才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解除后顧之憂,創造干事創業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堅持和完善縣鄉黨委聯系專家和人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加大人才發展財政投入力度,實行領導干部聯系人才項目責任制,著力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二是政策攬得進。立足縣域支柱產業、項目發展需求,出臺“引進優秀人才”的辦法和優惠政策。突出抓好高端人才的引進,加快引進一批緊缺人才,重點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大力引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和具有產業化開發潛力的人才。同時,要把引進外地人才和開發本地人才緊密結合起來,利用長子縣的創業基地、市級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等平臺積極培養各類實用人才,培養一大批業務骨干、技術尖子、崗位能手,發揮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環境用得好。要不斷加強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人才環境建設,努力為各類人才實現抱負創造一個廣闊的舞臺。要進一步創新體制和機制,完善有利于人才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特別要注重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緊密結合起來,切實貫徹“以用為本”方針,在項目建設中大膽啟用人才,放手使用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通過不斷地育才、凝才、用才,為縣域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