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靈石縣委書記 楊 洪
縣級黨委如何駕馭經濟工作
■中共靈石縣委書記 楊 洪
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如何,關鍵看地方黨委的執政水平,特別是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政權為主體優化配置資源、獲取競爭優勢的特色經濟。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縣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問題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縣級黨委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決策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擔負著全面領導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責任。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如何,關鍵看地方黨委的執政水平,特別是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在經濟全球化和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新形勢下,在全國各地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大形勢下,縣級黨委如何更好地領導經濟工作、如何保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縣級作為具有較為完備職能的一級地方政權,既是中央和省、市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又是縣域經濟的組織落實者。縣級黨委駕馭經濟工作可概括為以下方面:
一是作決策,視野要寬。清醒地分析形勢和把握形勢,是領導好經濟工作的前提。在全球化形勢下,縣域經濟不能“獨善其身”,必須主動融入。縣級黨委在作決策時,必須要有開闊的視野和戰略的眼光。既要立足縣域看市域、省域,看全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走向和對縣域經濟的影響,以趨利避害;也要放眼世界、放眼全國、放眼省域市域看縣域的發展,把準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思路,以少走彎路。要深刻理解國家和省市宏觀調控政策、扶持政策,用心學習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搶抓機遇,找準政策“結合點”,用政策破解現實難題。
二是把方向,定位要準。黨委工作的重心是抓好經濟發展中事關全局的大事、要事,主要是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集中精力研究解決事關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重點抓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工作總體部署、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為此,要定好發展思路。“十二五”時期,靈石縣要堅持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特色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取向,推動縣域經濟向產業經濟集中、向工業經濟集中、向城鎮經濟集中,特別是要立足縣情,發揮比較優勢,用好資源稟賦,走特色發展之路,全力加快工業新型強縣、核桃經濟大縣、現代旅游名縣“三縣”建設,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縣域經濟。
三是抓環境,服務要優。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把經濟工作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起來,為經濟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人文環境,十分重要。黨委要搞好協調、監督和服務,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犯法等現象,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為經濟發展保好駕、護好航。要增強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堅持教育疏導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針,及時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為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安定的環境。
四是抓落實,措施要強。縣域經濟處于宏觀之末、微觀之首,縣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不僅要抓好重大經濟問題的決策,而且要鼓實勁、求實效,抓好決策的貫徹落實。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革目標責任制任務分解和政績考核模式,既重經濟指標,又重社會指標、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既重“顯績”,又重“潛績”;既看增長幅度,又看工作基礎,使干部真正做到求真務實。
能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把各方面的力量發揮好、保護好,形成各盡所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是對地方黨委協調各方能力的考驗。縣委在強化統攬全局作用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的作用,統籌協調人大、政府、政協各班子之間的關系,支持它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將黨委的決策轉化為各個班子的統一行動,努力做到“黨委為核心、各方一條心、共同抓中心”,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為發展縣域經濟共同奮斗,形成共同推進全局工作的整體合力。
努力做到四個堅持:堅持民主集中制建設,認真執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黨委領導成員無論分管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從全局出發,圍繞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堅持黨政分開,統攬不包攬,執政不代政。堅持政府依法行政、轉變職能,通過決策程序,把黨的主張變成政府的政令和具體的工作安排。屬于政府的日常工作,縣委不包辦、不代替、不干預,使政府有職有責有權,放手放膽工作;同時,在重大項目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縣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上,縣委、縣政府共同努力,共同抓,合力辦,切實做到政府與縣委“合力”。堅持通過人大、政協廣泛征集社會各界建議和意見,注意發揮專家和智囊機構在搜集信息、綜合意見、發現問題、評價方案、提出建議等方面的作用,促進縣委決策更好地集中民意、科學決策;支持人大、政協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社會各界的共同意愿和行動。堅持調動全縣黨政各部門,包括各條管部門,圍繞經濟工作目標,找準自身的坐標,找準工作的著力點、服務的結合點,把主要精力放到服務項目建設、創優發展環境、改進工作作風上,使每項重大決策、每個重大項目在推進中都能做到無雜音、零障礙、快速度。
黨建工作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指導、力量支撐、政治保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在德才兼備標準的基礎上,把發展能力作為首要標準。在領導班子配備時,要強調具有經濟專業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同志占絕大多數比例,摒棄以年齡、性別、黨派為標準的拉夫湊數的不合理作法。同時,要考慮有經濟工作專長人才的合理配置,做到一、二、三產業都有熟悉的班子成員,防止“跛腿”。在班子成員個體配備上,樹立只有懂經濟、有水平、能干事才能進入地方黨委的用人導向。
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做到以實績取人。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和以公開、競爭、擇優為導向的選人用人機制,注意到經濟建設的第一線去鑒別干部、發現人才,大膽使用加快發展最需要的干部,果斷重用發展實績最顯著的干部,努力營造在干事創業中實現發展進步的良好氛圍。把經濟發展、經濟工作中的責任層層分解細化,把干部的政績、任免與經濟的發展捆綁起來,讓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不出事的干部脫穎而出;讓那些作風不良、政績平淡的人被淘汰;讓那些處于中間狀態的干部受到鞭策、啟發和鼓舞。
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始終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鞏固擴大創先爭優活動成果,繼續推進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推進全縣經濟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始終堅持以“三級聯創”活動為統領,進一步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切實做到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努力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推動跨越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帶領群眾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黨委駕馭經濟工作,就需要積極創新人才工作理念,注意圍繞項目建設聚人才,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在項目建設中不斷培養和提升干部的能力,在項目建設中不斷釋放和體現干部的能力,在項目建設中檢驗和識別干部的能力。積極推進“科技—人才—項目”對接活動,對項目急需人才開通綠色通道,加快高科技人才落戶,促使科技項目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作風問題關系黨的形象和生命,關系人心向背和執政基礎。越是經濟大發展的時期,越不能對廉政建設問題稍有松懈。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做到警鐘長鳴,率先垂范,帶頭貫徹落實有關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真正做到立黨為公,清正廉潔。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嚴懲腐敗者、支持改革者、保護干事者。進一步轉變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密切聯系群眾,廣泛聽取廣大黨員干部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大行政問責力度,促進作風轉變。以務實的作風,保證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