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視野
10月10日,廣東佛山市機關大院15號樓,一場被稱為“小公選”的佛山市委組織部團支部委員、書記競選大會鳴鑼。這是佛山市委組織部時隔20年后重組團支部,同時開創了機關打破體制身份限制公開競選團支部干部的先河,體制外的聘用公務員也可以參與競選。
據了解,佛山市委組織部共有16名青年團員,這次競選到場的有14位,其中8人參加了這次競選,有一名體制外的選手。
“過去都是由團支部委員直接推出團支書,這次團支書也是競選產生,這在佛山是創新。”全程守在競選現場的佛山團市委副書記王樹斌指出,“這樣通過全體團員選出來的團支部干部對青年團員更有親和力和凝聚力,也能為其他機關團組織建設起到示范作用。”
(劉三琴)
點評:要發揮青年在機關黨建等方面的作用,團支部的凝聚力很關鍵。眼下,機關單位因為種種原因普遍存在團員越來越少、團支部工作停滯、團建活動不夠活躍的現象。佛山市委組織部20年后重組團支部,并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非常有利于團組織覆蓋全體青年,團組織的活動影響到全體青年,真正調動起青年團員參與機關黨建等各項工作的積極性,為黨的工作注入生命活力。
今年上半年,濟南市針對當前部分村和社區黨建工作薄弱、經濟發展滯后、社會管理不優等突出問題,在調查摸底、分類定級基礎上,在全市確定了1000個工作薄弱村(社區),決定實施“千村(社區)提升”工程、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選派“第一書記”進村任職、結對幫扶。市直124個部門牽頭,市縣鄉三級共選派1367名“第一書記”扎根基層,成為領銜致富“帶頭雁”。
濟南市提出,采取“第一書記牽頭、所在單位掛鉤、工作組常駐幫扶”的辦法,其中對貧困村和后進村(社區),由市或縣(市、區)直單位實行一結一幫包,并選派一名年輕干部擔任所包村(社區)“第一書記”,任期三年,完成幫包任務;對難點村(社區),分別是由所在縣(市、區)委常委兼任“第一書記”,并從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抽調力量成立聯合工作組。濟南市要求“第一書記”與派出單位工作脫鉤,組織關系轉到幫包單位,吃住在基層。明確派出單位是幫包工作主體,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定期到幫包村(社區)走訪調研、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并制定《第一書記管理考核辦法》,幫包村(社區)后進面貌不改變,幫扶單位不脫鉤,派駐干部不撤回。
據介紹,1367名“第一書記”到村任職以來,已走訪黨員群眾61143人(戶),協調物資折合資金共計5100余萬元,新建或改造村級活動場所236個,引進致富項目860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200余件。
(晁明春)
點評:基層村居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主戰場,也是磨礪人才、鍛煉人才的賽馬場。選派“第一書記”進村任職,不僅有利于機關干部一展抱負、帶富一方,在實踐中成長,而且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在促發展、謀民生的過程中推進黨建工作。
最近,打開上海松江黨建網,“曬曬支部這項制度”的鏈接浮標赫然映入眼簾。小浮標打開了一扇大窗口,短短一個月,全區先后有215個黨支部到上海基層黨建網黨建論壇,曬出了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制度。許多黨員紛紛跟帖討論,在相互交流學習中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同時還從其他支部取回了“真經”。
松江區委組織部把“曬曬支部這項制度”活動與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要求支部以“曬”制度的方式,固化支部在整改提高、晉位升級中的成效,特別是把支部行之有效的做法亮出來,相互學習借鑒,共同分享經驗,并接受各方的監督。
(松 組)
點評:最生動的實踐在基層,最鮮活的經驗也在基層。曬是一種陽光的行為,希望這樣的“曬制度”能夠曬出特色、“曬”出創新、曬出實效,曬出一個取長補短、你追我趕的黨建新局面。
為適應街居行政體制改革帶來的變化,安徽省銅陵市打破基層黨組織條塊分割的傳統模式,建立45個“社區大工委”,把轄區單位負責人吸納到社區黨工委任職,形成了以社區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各類社會組織為支撐的整體架構。十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城市社區黨建區域化新模式,初步形成組織全覆蓋、工作區域化、活動開放式、管理服務型的新格局。
(黃永禮)
點評:創新社區黨建區域化模式,變管理型為服務型,銅川市的“社區大工委”模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公開欄、會議、文件、媒體、網絡,時代在發展,黨務公開的形式也更多樣。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社區黨務公開論壇掛靠在“鎮江論壇”下,記者點擊查看發現,該區社區黨務公開欄的內容在網上都有對應公示,而群眾關心的熱點,如“山水廣場無水”、“居民焚燒垃圾”等,也都能在網上得到及時回復。不僅有論壇,社區還建立了微博,隨時公開社區信息。
“社區議事會”,是京口區社區黨務公開運行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次議事會上,有黨員和群眾提出“云杉苑南北主通道狹窄,消防、急救通道不暢,存在安全隱患”。網格長把群眾意見反映到社區后,社區黨組織立刻牽頭召開社區、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推進會,敦促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整改。經過多次實地勘察、方案篩選,拿出了改擴建方案。社區居民們說:“每一點進展都及時告知我們,大家心里感覺很舒坦。”
鎮江是中央黨務公開工作聯系點。近幾年,在鎮江市進行的民意調查中,黨務公開的滿意率都在90%以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公之于眾,消除了群眾的疑惑和誤解,矛盾就容易化解。 (陳月飛)
點評:推進黨務公開,是發展黨內民主、加強和改進黨建的重要工作。黨務公開要產生有效互動,最關鍵的是把監督權和評價權交到群眾手里。
山東肥城市制定出臺《引進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管理暫行辦法》,為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編制保障。
設立專項編制。每年初,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會同組織、編制、人事等部門,組織市委、市政府直屬及市直各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申報高層次人才年度需求;堅持“總量控制,計劃調控”的原則,根據事業編制和高層次人才需求情況,按照不超過上級核準的年度事業單位編制使用計劃10%的比例,審定專項編制年度使用計劃。
嚴格辦理程序。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直屬事業單位向市編辦提出使用書面申請,填報《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使用申請表》;市編辦提出初步審核意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按規定程序對擬引進人才進行把關審核,將經審核合格的擬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審核意見提交市編委會研究;組織、編制、人事、財政等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市編委會審批意見,分頭辦理相關手續。
實行單列管理。遵循“獨立設置、動態管理”的原則,對專項編制實行單列式管理。引進高層次人才原則上使用引進單位的空編,超編或滿編事業單位確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采取存量調整的辦法,從職能弱化事業單位橫向調劑所需編制;當年未使用的專項編制,一律核銷,下一年度計劃重新確定;補充其他工作人員不得占用專項編制。目前,該市已有5個事業單位,按照專項編制管理暫行辦法,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7人。 (王濤 朱剛)
點評:一定程度上,人才就是生產力。山東肥城為引進的人才設立專項編制,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該市敞開胸懷廣納賢才、留住人才的誠意,這比什么都來得實際。
“瑞網議事廳”作為瑞安市著力打造的網絡問政平臺,運行一年多來,已經成為當地政府部門知民意、解民憂、匯民智、聚民心的重要途徑,受到網友熱捧。目前,瑞安市已有68家單位入駐“議事廳”,聽網民議事,為網民辦事。
“瑞網議事廳”去年7月由瑞安市紀委、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瑞安網承辦。去年9月,瑞安市出臺了《瑞網議事廳網絡問政平臺實施辦法》,要求入駐部門單位建立網絡發言人隊伍,并對投訴件限時辦理。
截至目前,“瑞網議事廳”共接到網友投訴、咨詢、建議4000余條,經管理員核實后交由有關部門答復辦理的2850多條,其中99%的投訴、咨詢、建議得到了回復。
(包璇漪)
點評:網絡問政是一種最便捷的方式,加速了一些“老大難”問題的解決。在網絡問政平臺的互動中,各部門了解了民意,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同時也在雙向互動的溝通中,宣傳了相關政策法規。政府在許多民生問題上的決策,通過網絡也能更好地得到市民的理解和認同。
為增強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山東濟寧任城區在全市率先試行了黨務“點題”公開新模式,把過去“黨組織公開什么,黨員群眾就看什么”,變成了現在的“黨員群眾想知道什么,黨組織就公開什么”。群眾對政府政策、工作中的疑問以及自身遇到的難題都可以通過“點題”的方式進行上報,尋求答復和援助。
為方便轄區黨員群眾及時點題明疑,任城區開通了點題熱線電話、設置了點題信箱、發放了點題意見征集表和黨務點題公開聯系卡。各基層黨組織收到黨員群眾點題意見后,必須嚴格按照《黨員群眾點題意見辦理單》對點題黨員群眾進行實名登記,詳細記錄點題內容,提出擬辦意見,交黨組織審核。
與此同時,任城區還聘請了一批黨員群眾作為黨務點題公開監督員,負責對本級基層黨組織違反規定程序,亂公開、半公開、假公開的情況進行監督;確定每月5日為黨務點題公開日,由黨務點題公開監督員發放、回收點題意見征集表,并根據點題內容進行分類,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答題,每月15日為公開答題日,將答題意見張貼在黨務公開欄,接受黨員群眾監督。
目前,全區472個基層黨組織都已開展了黨務點題公開工作,共收集黨員群眾意見建議62件,解決熱點、難點問題14個,受到了黨員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孟 一)
點評:想知道啥,就告訴你啥,是一種極大的心理滿足。心理滿足了,事情也就好辦了。通過點題,老百姓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通過點題,黨組織能夠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使黨的工作落到實處。
(責編:郭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