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歲末,圣誕演出票價又創新高,劉謙的魔術票最高4800元、小沈陽的演出票最高5980元,郭德綱的相聲票更飆到8800元……
圣誕市場不平靜 五年前,記者采訪圣誕市場時,998元的消費被稱為“天價”。而今年,四星級以上的酒店,圣誕宴平均價格在2000元/人左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眾明星的加盟演出票更創出新“天價”:
“劉謙魔幻之夜”圣誕晚會,起價3500元,分為3800元及4800元3個檔次。小沈陽領銜的圣誕夜宴從2980元起,最貴的票價5980元,加上15%的服務費,吃一場圣誕晚宴要花上6800元。
首開圣誕“天價演出”先河的郭德綱,最高票價更是飆到8800元。
有專家認為,“圣誕天價演出票”很“奢侈”,有許多水分和“虛高”。比如,除了有吃有喝,最大的“概念”是能與明星“面對面”,可這時間卻非常短暫,相比平時觀看這些明星演出的票價,上千元的票價就有些“虛高”了,只是加上了一個“圣誕”的概念。
誰在為天價票買單 記者就“天價圣誕演出票”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肖有亮,他認為,只要能賣出票、明星和酒店能合法交稅,這種高價演出就是合理的市場現象。因為它有承受能力和市場需求,只是這種需求并非針對普通大眾,而是為了滿足“高端客戶”。
那么,誰會是如此“高端消費”的“高端客戶”呢?究竟是誰在為“天價圣誕演出票”買單呢?
據酒店人士透露,為圣誕大餐買單的多是一些公司企業單位,一次購票幾十張或者干脆包場,借機宴請客戶。“所以宴席價格再高也不愁賣不出去”——這正是對這種“高端消費”和“高端客戶”身份的解釋。
市場還需要合理引導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謝倫燦研究員認為,明星要“對得起觀眾”,要加大節目內容創新,讓消費者物有所值,否則就有“泡沫”,天價的市場影響力也無法持續。媒體和社會更應引導這部分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和企業,更多地投身公益和慈善事業。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