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二被一些廣東湛江當地人視為“能人”。這是因為他經營著一種“訴訟生意”,即通過購買債權替人打官司賺錢。而這類人也被一些群眾稱為“訟托”。
2001年底,湛江市第二運輸公司全權委托升二公司向法院起訴中國銀行湛江分行下屬的榮湛房地產開發公司違約欠款。根據雙方協議,升二公司負擔所有訴訟費用,訴訟所得與升二公司四六分成。經過運作,最后執行所得約900萬元,升二公司獲得了超過500萬元的巨大利益。
黃升二表示,這單生意之所以能順利完成,離不開湛江中院執行一庭副庭長劉寬的鼎力幫助。據湛江紀檢監察部門調查,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劉寬利用職務便利先后兩次收受黃升二18萬元的“業務提成”。知情人士透露,升二公司一般依據執行標的額度給執行法官以2%~7%的“業務提成”。熟悉各種“規則”的黃升二逐步形成了低價購買債權,然后通過法官快速立案、快速審判、快速執行的經營套路,并在多個訴訟中獲利累計超過1000萬元。在2006年的一起訴訟案中,收受黃升二賄賂的7名法官在立案、審判、執行各環節表現非?!案咝А?,判決數日后即迅速執行結案。黃升二也不忘向為他提供幫助的法官們送去金額不等的“業務提成”,同時也為新一輪“投資”作準備,儼然公司化運作。
對此,廣東中澤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玉忠表示,這種“訴訟生意”危害巨大,因為從中獲利的法官會更加明顯地表現出“有錢積極執行,無錢消極執行”,人為制造訴訟難,嚴重沖擊和動搖人民群眾信法、遵法、守法的價值觀,使社會各界對司法權威產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