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勝
最近,組織機關干部下鄉扶貧。盡管文件精神傳達下去,讓大家早做準備,但一些人卻不是把滿腔的心思用在研究這些村子的具體情況上,而是抱著下去看看田原風光、吃吃農家飯的思想。這樣的下鄉,不下也罷。
有這種思想的人就是把自己當客待。以為自己是上面機關下來的,走到哪都應該是別人
服務自己,來鄉下能端起老鄉的碗、看看老鄉的田就已經是勉為其難了,哪里還要讓我服務;以為自己不過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對農業生產又不在行,向單位要錢難,自己要提出有用的方法更難;以為自己能下到鄉里蹲下來、住下來,走進農家院,看看莊稼活,已經是皇帝的公主嫁民間了,農村自古就是靠山吃山、近水吃水,自己住上幾天、轉上幾圈,就能改變了農民的思想、幫助農民找出致富脫貧的招數?有這些思想的人,人下鄉了,心還在城里;住得離鄉親們近了,感情上卻沒有融入。他們對于農民身在鄉村,受長期封閉的環境、狹窄的視野的影響,思想保守,接受不到外面的新鮮知識,學習不上新的技能,就是心里有辦法,手上也沒錢花,就是腦子里有想法,進了城也找不到路子、問不見門子,尋求幫助兩眼摸黑,頂多只有些廉價的同情。
干部下鄉住村,一方面是要認真摸清農村的真實情況、感受鄉親們的所思所想、感受鄉下生活的不易;另一方面,也是要為群眾辦實事,在實踐中長本事、在農村中受鍛煉,真正感受農村的苦、農民的累、農業的風險,增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感悟干群關系的真純。只要有這種思想覺悟在里邊,有這種撲下身子的勁頭在里邊,有了主動作為的思想在里邊,下鄉住村就一定會達到目的。
不把自己當客看,才能主動地尋找鄉親們致富中解不開的疙瘩,才能主動地向各級有關部門匯報真情況、提出真辦法,才能開啟自己的智慧門,打開自己的連心鎖,幫助鄉親們解難題、辦實事,和鄉親們一起戰天斗地找出路。希望更多的下鄉住村干部能夠懷著一顆貼近群眾的心,走入鄉親們的田間地頭,問問群眾們的切實困難,真正達到下鄉知鄉情、幫農出實招,自己受鍛煉、鄉親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