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之窗
“十二五”規劃作為國家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和綱領性文件,讓每一個中國人對未來都充滿期待。
幸福感這是今年兩會上最振奮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詞匯。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就像一棵大樹,憲法是樹干,239部法律是樹枝,構成了現行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
穩定物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最大的民生。
個稅改革兩會談個稅改革,“給力”更需“給方向”!
保障房保障房要滿足低收入百姓的住房需求,不能淪為有權有勢有錢者追逐的目標。
反腐倡廉反腐敗不僅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更要有一觸電即身敗名裂的效果,使官員不愿腐敗,也不敢腐敗。防止貪官外逃,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制度,確保反腐籬笆越扎越緊。
收入分配要真正做到“限高、穩中、補低”,使收入分配結構由“金字塔形”向“橄欖形”轉變。
治理“三公消費”“三公消費”的控制,削減的是金錢,控制的是風氣,構建的是政府公信力。
三年解決“入園難”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入園難”,這顯示了政府關注民生細致入微,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
(清明)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明確了2011年的立法工作重點,一批與百姓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提上議事日程。
制定精神衛生法:立法更重要的是要保護、促進和改善公眾的精神健康,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為促進人們“心理和諧”提供保障,也為社會和諧“護航”。
制定行政強制法:當前的突出問題是:一方面,一些地方亂設和濫用行政強制,侵害公民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一些行政機關的強制手段失之于“軟”,對有些違法行為難以有效制止。
修改預算法:讓“政府賬單”更規范清晰。2007年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政府公開預算和決算報告信息,到2010年,有74家國務院部門公開了本部門的預算收支總表和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這個數字還不到部門總數的一半。在已公布的預算中,老百姓高度關注的“公車消費、公費出國、公務接待費”等信息仍難覓蹤影。“有些地方政府花錢太容易”,這也點中了當下政府財政預算的“軟肋”。
修改職業病防治法:讓職工權益保護更“給力”。“開胸驗肺”、“蘋果中毒”等事件再次暴露出國內職業病防治的“軟肋”。每一次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發生,都是一種警示:職業病診斷難、鑒定難、監管難、獲賠難等問題亟須重視!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72萬余例。因此必須修改法律,讓職工權益保護更有力。
(石康)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在接受采訪時說,2011年,我國將繼續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今年將重點從六方面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一是報全國人大批準的總預算,除涉密以外全部公開。二是進一步細化公開中央財政預算、決算。三是繼續推進中央部門預算、決算公開。四是公開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行政經費支出情況。五是公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方便社會各界了解轉移支付管理制度、分配辦法等內容。六是指導和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
(文杰)
為加強對法院內部人員的自我約束,抵御請托說情之風,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在審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內部人員干擾辦案的若干規定》。規定要求,法院工作人員不得私下接觸本人審理案件的當事人及其親屬、代理人、辯護人等關系人,同時要求因不明情況或者其他原因接觸并可能引起社會公眾及當事人合理懷疑的,應當自行申請回避。同時,增加了對法院退休人員的約束,要求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和已退休人員一律不得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及其關系人轉遞涉案材料、打聽案情和打招呼說情。
為了防止少數法院工作人員打著履行職責的旗號為請托說情者謀取利益,規定還要求相關人員因履行職責需要對正在辦理的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時,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或由案件承辦人記錄在案,同時要求案件承辦人將相關文字資料存入案件副卷備查,并在審判組織評議和討論案件時作出說明。
(立新)
“二不尚書”。范景文,字夢章,明代萬歷年間進士。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正廉潔。因政績突出,升任工部尚書,深得皇帝恩寵。當時有許多同僚與下屬巴結逢迎,一些親朋好友也登門求助,提出種種要求,他都一一婉言謝絕,并在庭前貼出“不受囑,不受饋”的聯語,人們望而卻步,并送他一個雅號——“二不尚書”。
“五代清郎”。袁聿修,字叔德,為人深沉,見識廣博。在南朝齊時為尚書郎整整十年,以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而聞名。當時有位叫邢邵的同僚,常稱他為“清郎”。他從齊至隋五代為官,始終以清貧為本,故大家又叫他“五代清郎”。
“蒼鷹”。郅都,漢景帝時任中郎將,公正廉明。他從不接受饋贈,請托的事也從不聽從。他經常說:“我辭別父母出來做官,本來就該奉守職務,保持節操。”他任中尉時,執法不避權貴。列侯宗室見到他都不敢正眼相看,號為“蒼鷹”。
“瘦羊博士”。甄宇,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拜博士。每次年終祭祀,皇帝都要下詔賜諸博士每人一只羊。羊有大小肥瘦,當時首席博士很為公平分配為難。甄宇恥于斤斤計較,便自選了其中最瘦的一只。從此博士們不再有爭執了,甄宇“瘦羊博士”的美號也就在京師傳開了。
“神君”。南朝陳孔奐任晉陵太守時,清白自守。上任時,他不把妻子兒女帶到任所,只以一只小船來到郡城,他還把自己的俸祿分給一些孤寡老人,把他們供養起來。郡中人都稱他為“神君”。
“獨立君”。北周裴俠任河北郡太守時,節儉樸素,廢除了專為太守治膳食的漁夫、獵夫30人和專供太守役使的壯丁30人的舊例,讓這些人各得其所。他和其他州牧郡守一同拜見周太祖時,周太祖叫他獨立一面,對其他牧守說:“裴俠清正高公,是天下最突出的。現在你們中有誰和他一樣,就可以和他站在一起。”眾人默然不語,不敢答應。從此,朝野都稱裴俠為“獨立君”。
(沁彬)
“貪”在詞典里是個貶義詞,指“對某種事物的欲望老不滿足”,它與生活中貪婪、貪心、貪財、貪色、貪得無厭、貪贓枉法等不好的事情都密不可分。從健康角度看,“貪”也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多位權威專家指出,“貪”就意味著過度,貪吃、貪睡、貪杯、貪玩,甚至貪看、貪動等生活習慣,都對健康有著意想不到的危害。常言道“知足常樂”,要想留住健康,就要遠離“貪”字。
貪財。從古至今,因貪財導致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例子舉不勝舉。它是種“心理病毒”,像吸毒一樣一點點吞噬著人們原本善良的心靈,不僅帶來妒忌、焦慮、恐懼、痛苦、偏執等不良情緒,而且胃口越來越大,最終使人走上不歸路。研究表明,貪財的人更容易感到不幸和焦躁。
貪便宜。貪來的未必是“真便宜”,不少人因此而被騙、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危害健康。面對“便宜”的誘惑,一定要提醒自己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不要因小失大。
貪吃。貪吃會讓人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反應遲鈍,加速大腦衰老,還可能增加患癌癥的幾率。哪怕是短期暴飲暴食,帶來的健康災難都無法挽回,對全身的傷害會持續多年。
貪杯。貪杯不僅傷肝,還會導致動脈硬化和血脂增高,也是中風的重要誘因。平時哪怕是啤酒,也不可多喝,特別是冰鎮過的,更容易誘發心血管意外。
貪睡。長時間賴床易損害呼吸系統,形成這一習慣時間久了,還會損害記憶力和聽力。睡眠時間過長,大腦皮質抑制過久,會造成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同時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也被打亂,使心功能受到影響。
貪玩。過度放縱和過度工作一樣,讓人身心疲憊,易導致焦慮、抑郁、脾氣暴躁等情緒問題,甚至出現嗜睡、眩暈、失眠等癥狀。尤其通宵玩牌或打麻將時,精神長時間過度緊張,加上久坐不動,血液循環不暢,嚴重的甚至會發生猝死。
貪看。電視、電腦是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好伙伴”,可不間斷、長時間地看,對身體極為不利。英國一家健康研究中心發現,平均每天看電視3小時以上,就可能患上“電視綜合癥”,出現血壓升高、頸部勞損、下肢酸脹、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心煩意亂以及因靜電污染面部導致皮膚斑疹等癥狀。
貪動。愛運動是好事,可若是運動過度,就得不償失了。研究表明,過量、過強的體育鍛煉大量消耗熱量,讓乳酸等代謝物質在血液中沉積,導致心律不齊,影響肝臟功能,使肌肉酸軟,非但不能增強體質,反而會適得其反。
貪色。過度沉溺聲色,很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白天變得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頭暈心慌,嚴重時導致性功能障礙。
(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