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奇
“實事求是”是什么?
■郭玉奇
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紀念大會上特別強調:“我們黨能夠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糾正錯誤,在挫折中奮起,繼續勝利前進,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復和堅持貫徹了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什么?“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前提,是我黨90年建設中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
縱觀我黨90年歷史,從過去的戰爭年代,到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年代,什么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的事業就興旺,就能不斷取得勝利,什么時候背離了這個思想路線,我們就會遇到挫折,甚至出現倒退。這是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付出慘痛教訓而得出的科學結論。
可以說,幾十年來,“實事求是”這四個字,領導講,群眾講,上級講,下級講,黨內講,黨外講,講了幾十年,學了幾十年,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是,為什么在實際工作中,形式主義、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卻屢反屢犯?為什么很多時候明知脫離了客觀實際卻仍然要干下去?就因為堅持“實事求是”說來容易做到難。難在哪里?我體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認識客觀規律難。把握客觀規律是一個需要從認識到實踐反復多次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不能照抄照搬,需要不斷思考、探索、創新,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二是利益關系處理難。堅持“實事求是”,往往涉及到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局部利益與集體利益、群眾利益與干部利益等多種利害關系的處理。
三是營造良好的環境難。“實事求是”需要整體聯動,需要有一個求實務實的社會大環境,往往上下牽動、左右影響,一個環節、一個部門、一位決策者脫離實際,就會波及其他環節,影響一片。
四是長期堅持難。今天的“實事求是”不能代表明天也“實事求是”,一時一事的“實事求是”不能說明今后所有事情都“實事求是”,稍不注意就會偏離客觀實際。
怎樣克服難點呢?堅持好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結合學習討論,聯系工作實踐,我認為至少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堅持“實事求是”。越是領導干部,所負責任越大,違背客觀規律后造成的損失就越大。上行下效形成風氣,貽害無窮。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應帶頭深入基層,帶頭聯系群眾,帶頭調查研究,帶頭提高把握客觀規律性的本領,帶頭做“實事求是”的模范。二是要形成一種好的導向,不能讓“實事求是”的干部吃虧。為什么在一些干部中,脫離實際、浮夸虛報、形式主義惡習屢禁不止、長期難改?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人從中得了好處、討了便宜,而那些講求實際的老實人往往吃虧。因此,今后我們要在精神上、物質上、政治上、輿論上等方方面面創造環境,做到以誠信為本,形成做“實事求是”的人光榮、求真務實者重用的導向。三是要在機制創新上做文章。我們黨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逐步在干部使用、政績考核、表彰獎勵等許多方面,形成一套有助于“實事求是”、懲戒形式主義的機制。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這些機制需要不斷充實、完善,需要豐富內涵,擴大外延,使之更有活力、更管用。四是要加強黨性修養教育。工作靠人干,事情靠人辦,而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受思想支配。所以,加強黨性鍛煉,提高道德修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強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弘揚為黨和人民利益敢于犧牲、勇于奉獻、無私無畏的共產主義精神,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必然要求。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宣傳干部,黨和人民對我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時代要求我們嚴于律己,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怨上、不怨下、首先從自己做起,做“實事求是”的表率,做埋頭苦干的帶頭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