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詩平
謹防“漸進式腐敗”
■宛詩平
甘肅省宕昌縣原縣委書記王先民在任三年多時間里,受賄金額逐年遞增:2007年受賄42.2萬元,2008年受賄125萬元,2009年受賄724萬元,2010年1月至 3月受賄476萬元。就在被立案調查當天,王先民還收受了一家建筑公司經理的賄賂款50萬元。在一個財政支出主要依靠國家轉移支付、人均財政收入全省排名靠后的國家級貧困縣,王先民在短短三年多時間里斂財逾千萬元,數額之大,令人震驚,其“漸進式”腐敗特征更是發人深省。(據2010年11月23日《檢察日報》)
早在80多年前,文藝大師豐子愷就曾寫過一篇哲理散文《漸》,其開頭一段為:“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
一個“漸”字,揭示了事物發展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只不過有的向上提升,有的向下沉淪。“變故興細微”。人生重大的轉折往往是由細微的變化漸積而成的。一些人往往對劇變警惕,對漸變看不起,“小德”不足道,“小事”不足為,“小節”不足拘,以致積隱成患,導致慢誤、慢腐甚至慢亡。一只青蛙,把它扔進沸水里,它能一躍而逃生;把它放進溫水里,一點點加溫,它就會感到十分愜意,最終難逃死亡的命運。“溫水煮蛙”的故事告訴我們:知微識漸、慎微慎漸、防微杜漸是人生大義,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尤需警惕。也正因如此,自古以來都把防漸、杜漸當作防變的第一要義。《楚辭·七諫》所云“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宋書·吳喜傳》所云“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令自為其所”,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天下之事,成于“漸”,敗于“漸”。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很多人都走過了一條“漸進式腐敗”的道路。有的人當初未必都是貪得無厭之徒,肆無忌憚之輩,有的可能還是比較守規矩的;但一旦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忘記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和應持的操守,雙腳就漸漸走偏了方向。原來看不慣的事情,漸漸地看得慣甚至于孜孜以求了;原來不敢做的事情,漸漸地敢做甚至于敢以身試法了。最終由漸變釀成巨變,由量變轉為質變,跌入了萬劫不復的道理。
“漸”雖可怕,但也可防。不管做人做官,只要堅守信念,時時刻刻回頭審視并自覺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行之以漸,持之以恒”,就能自覺克服不良傾向,步步扎實,事事謹慎,就能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
為重點,加大對干部作風建設的明察暗訪力度,狠剎機關干部紀律松弛、玩樂享受之風。區紀委監察局先后5次對全區休閑娛樂場所進行突擊檢查,共查處全區公職人員上班時間出入休閑娛樂場所案件19起,處理黨員干部15人,辭退4人,其中,一名鄉黨委書記被免職;先后6次對區直單位和各鄉鎮辦上班時間執行工作紀律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對發現的10余個單位工作人員上班期間不按規定著裝,在電腦上玩游戲、炒股、看電影,工作日午間飲酒等問題進行了通報批評,立案6起,給予黨政紀處分6人、效能告誡4人,有力促進了全區干部作風的轉變,為集中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作風保障。與此同時,鹽湖區堅持把案件查辦貫穿集中整治工作各個階段。在2010年10月20日召開的鹽湖區集中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干部大會上,公開通報了15起16人影響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典型案件、26起擾亂建筑工地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近期,區紀委監察局又集中查處了11起黨員干部玩樂享受和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的典型案件,其中正科級領導干部3人;給予黨紀處分7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6人、黨內警告處分1人;給予政紀處分4人,行政記大過2人、行政記過2人。堅持從嚴、從快查處典型案件,在集中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中發揮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有效推動了集中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各個階段工作有聲勢、有力度、有成效地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