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再起航
憶往昔,百折向東競風流;看今朝,萬丈雄心從頭越。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這5年,浙江砥礪奮進、從容不迫。
過去五年,是浙江經濟發展環境變化最大、受到嚴重沖擊和挑戰的五年,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浙江人民眾志成城,從容應對,不僅走出了“V”型的漂亮路線,同時書寫了“調結構、促轉型”的華彩篇章。全省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增長質量明顯提高,社會發展全面加快,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黨建的深化、民主的推進、法治的完善,彰顯著全省政治文明;生態省建設、環境的改善描繪了一幅“詩畫江南、山水浙江”的綠色畫卷;而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更成為浙江的一道亮麗風景。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十一五”留給浙江的,不僅僅是一派從危機的泥潭中脫身而出,踏上轉型升級康莊大道的經濟繁榮景象,還積載了理念、智慧、經驗和信心組成的無形財富。
金融危機在沖擊浙江經濟的同時,也在“檢修”浙江發展模式的“故障”,映照出了長期累積的“自身危機”。低小散、粗放型,高能耗、高污染,外向依存度高、缺乏核心技術,在產業鏈的低端……浙江經濟中不可持續的“因子”牽動著決策者的心弦;水之憂、用電荒、貧富差距、城鄉區域不平衡等問題和矛盾刺痛著人們的神經;上學難、看病貴、就業難、住房貴等更是成為了許多人心頭“無法承受之痛”。
痛定思痛。浙江上下,越來越深切地意識到:自古華山一條道,就是科學發展,別無他途。5年來,“八八戰略”的實施,“兩創”戰略的推進,“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的落地,“法治浙江”的扎根,“山海協作”的深入,“三個千億”工程的支撐,“991”環保風暴的勁吹……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浙江在經歷了“轉型陣痛”之后開始走上和諧、可持續、“建設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會”的發展新大道。“十一五”的成就和經驗,必將為“浙江號”的經濟巨輪乘風破浪、平穩前行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持續的動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制約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各種矛盾依然存在: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的壓力增大,民生建設困難重重……“十二五”期間,面對機遇與挑戰激烈變奏的形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直面挑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借助變革推開機遇的大門,利用創業創新來破解發展的難題。
抓住機遇,要求我們鞏固好先發優勢。民營經濟、縣域經濟、中小企業、專業市場等方面是我省的先發優勢。我們要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體制、創新舉措,讓先發優勢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抓住機遇,要求我們培育競爭新優勢。“十二五”期間,浙江省的發展空間將瞄準海洋經濟,在“海上浙江”、“山上浙江”、“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上重點突圍,加大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力度,努力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經濟、國有經濟、欠發達地區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住機遇,要求我們繼續推進民生建設,傾力補足社會建設的“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全面公平地惠及所有浙江居民,真正體現包容性增長。
抓住機遇,還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充分發揮制度的效能,為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駕護航。
…………
錢江潮頭,西子湖畔,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大潮下,浙江兒女定能秉承“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的精神,百舸爭流,奮力前行,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