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光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林業局,廣西 武宣 545900)
武宣縣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有關政策規定,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退耕還林工程計劃任務,退耕還林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培植后續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有部分面積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保存要求。因此,認真分析研究并正確處理退耕還林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探索機制,完善政策,正確實施退耕還林,加強后期管護,搞好補植補造,杜絕砍樹復耕現象發生,提高保存率,為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作,確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2~2006年武宣縣實施完成退耕地造林總共2 706.7hm2,2007年驗收合格保存面積2 368.4 hm2,保存率 97.5%;2008年驗收合格保存面積2 554.7hm2,合格保存率94.4%;2009年驗收保存合格面積2 475.2hm2,保存率91.4%。保存率2年下降6.1%,平均每年3%幅度下降。2009年驗收未達保存標準面積231.5hm2,其中保存基本合格面積4.8hm2,不合格面積 6.9hm2,損失面積 219.8hm2。損失占未保存的94.9%,人為損失是退耕還林保存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從以上驗收退耕還林任務完成和保存情況不難發現,武宣縣退耕地造林損失較重,合格面積保存率偏低,而且大幅度逐年下降。因此,控制損失,補植補造,提高保存率是當前鞏固退耕還林刻不容緩的工作。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環境的限制,山區農民還有相當部分處在貧困線上,亟待解決的是生存問題、溫飽問題,還沒有勇氣和條件制定遠景規劃和實施長遠目標,在沒有脫貧的情況下無法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由于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既使退耕還林形成規模見了成效,難免不為生存所需實施破壞,以致造成新的植被損毀和踐踏。造成不合格和保存基本合格部分生長量或成活率低,不達到保存標準。加上自然災害、復耕、工程建設占用等人為毀壞造成損失。勿庸諱言,退耕還林工作要達到預期目的還需要各級政府付出長期的、艱苦的努力。
2002年武宣縣實施退耕還林,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完成任務,進行作業設計時,沒有很好地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特別是當年種植的經濟果木林,由于零星分散,經濟效益不好,退耕戶不再進行撫育管護,甚至復墾,造成面積保存率降低。
近年來,由于山區經濟十分落后,盜伐、濫伐林木已成為部分窮困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據林業公安部門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武宣縣共立案調查的森林刑事案件81起,立林業行政案件998起。林業案件呈上升趨勢,林區治安形勢日趨嚴重,使現存的退耕還林成果遭到嚴重破壞。
退耕林的管護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中之重,只有管護好,才能提高退耕林的保存率。加強林木后期管護,搞好補植補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絕砍樹復耕現象發生,建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解決他們長遠生計問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專項規劃沒有具體到退耕林的直接管護,只有檢查驗收、復查及聯系會議制度的詞句規定。這些規定如何具體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沒有進一步明確規定。導致立法上只重視造林,對林木管理重視不夠。一些農戶由于外出打工,造林后沒有再進行管護,存在人畜危害,造林失敗后也不進行補植。而改種甘蔗等農作物從而進行復墾或亂砍亂伐后不撫育更新,造成保存面積減少。
部分地方領導對項目工程建設認識不足,認為保存率達到85%就算合格了,不必要進行補植補造就能通過國家驗收,沒有很好把握國家政策,認識上的誤區導致一些地方沒有把不合格的地塊列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發展后續產業中的補植補造規劃造林。
部分退耕戶對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理解不透和法律法規意識淡薄。一些退耕戶認為退耕還林雖然是國家政策,但是只要不領取國家補助了,就可以隨意進行復墾種其它收入更高的農作物,存在農作物搶退耕林木地盤現象,隨意地復墾造成部分損失。
當年的退耕地造林只有50元種苗費和20元管護費補助,其它民工費和肥料等費用都要由退耕戶自籌,退耕戶沒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后期管護,當造林失敗后退耕戶更沒有辦法再籌措資金進行補植補造,也影響了退耕戶造林積極性,對造林效果不好的地塊也只想領取補助而不愿投入資金進行撫育管護。
成立退耕還林存在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織人員在秋季造林檢查驗收時認真摸清各年度退耕還林保存情況(特別是階段性驗收后)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加以整改,確保退耕還林成果。
把黨和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目的、要求、做法深入地向群眾宣傳,提高退耕農戶的政策意識和生態建設意識,督促他們按政策和要求施工和管護,打消退耕農戶復耕思想。
對屬于基本合格部分造林地塊林業部門要加強進行指導和驗收,驗收合格后要及時兌現政策,避免因為指導不到位,驗收和政策兌現不及時造成基本合格部分不保存現象發生。
加大退耕林管護和執法力度,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不可缺少的部分。林政、公安機關在退耕還林中擔負著維護穩定,確保退耕還林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職責,運用法律武器和手段,嚴厲打擊破壞退耕還林工作的一切違法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復耕亂砍濫伐地塊的管理。向復耕、亂砍濫伐地塊的農戶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進行整改,愿意恢復造林和對驗收不合格或沒有達到保存標準的地塊進行補植補造的,鼓勵其恢復造林或補植補造,補植補造經驗收合格的,繼續兌現政策。對不愿意補植補造的按照相關規定從嚴處罰,追回已領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款,不批準其采伐其它林木。對違反森林法律法規的,不論是誰,決不姑息,一律繩之以法,嚴懲不貸,以保衛退耕還林成果。
林政部門對建設征占用退耕還林地,用植被恢復費造林的,一定要找退耕地塊造林。對特殊原因需要調出的退耕地還林,必須找符合條件、經設計院設計調整后的坡耕地補回造林,保證退耕還林面積不下降。
通過國家驗收的退耕生態林部分,已陸續申請采伐,為了鞏固成果,需要加強對到期安排采伐部分退耕地的管理,適當增加補植補造和管護經費,確保這部分退耕地采伐后能及時撫育管護,盡快更新成林,保證退耕還林總面積不減少。
(1)建議上級部門應組織退耕林管護調研和研究,完善各種政策,在后續政策法規中專門出臺退耕林管護細則,作出明確規定,統一驗收方法及標準,才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鞏固。
(2)退耕還林的補助年限生態林原來簽訂合同是8年,現在國家又延長一個補助周期到16年。由于武宣縣退耕生態林基本上是速生豐產桉,8年可以砍伐2輪。在補助期間林木如果不砍伐,林木已極度過熟,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建議上級完善相關政策,在不影響生態效益前提下,允許合理采伐,亂砍濫伐現象就會減少,從而提高保存率。
[1]郭志勤,姚順波.吳起縣退耕還林可持續性研究[J].林業經濟,2007(3):61~ 62.
[2]李育材.退耕還林工程——中國生態建設的偉大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
[3]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2008年廣西退耕還林(草)監測調查資料匯編[R].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