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通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062
20世紀是媒體革命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層出不窮的新媒體令我們眼花繚亂。以網絡為中心、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電腦和多媒體等信息傳播新媒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跟新換代,廣泛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引發了一次意義深遠的信息傳播革命,對傳統媒介形成了巨大挑戰。1988年5月,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提出了互聯網是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的概念?;ヂ摼W作為“第四傳媒”,能在短短數年內迅速普及,對舊媒體形成強有力沖擊,說明了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交流平臺在更好地滿足受眾要求,在信息交流的親和力及深廣度、傳播效果等方面確實有傳統媒體無法達到的特點。
互聯網發展的最大特點在于技術進步所表現出來的加速效應。根據傳播學家的觀點,一種媒體使用的人數達到全國人口的1/5才能被稱為大眾傳媒。在美國,廣播用了38年的時間達到這個水平,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而因特網只用了5年。我國的網絡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特別驚人。1993年互聯網還鮮為人知,1997年互聯網用戶就超過62萬戶,1998年達到了210萬,到1999年底達到了890萬,2000年上半年則達到1690萬,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1年7月最新的統計數據,截止2001年6月30日,中國的網絡用戶已經達到2650萬人。這些事例體現了互聯網在媒體傳播過程中的特性和魅力。
人類的歷史上傳播方式主要有4種,第一種是自我傳播。主要指每個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溝通,如獨立思考,內心沖突、自我發泄等;第二種是人際傳播。即個人與個人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這里面包括面對面進行的親身傳播,如面授、談心、輔導,也包括通過書信、電報、電話等方式的交流;第三種是群體傳播。這是指在社會某一群體范圍內,有組織地進行的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活動;第四種是大眾傳播。包括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等,面對著及其廣泛的受眾所進行的大量的、連續的、有目的的信息傳播活動。
但無論何種方式的傳播,都離不開一定的傳播媒介(傳媒)即傳播工具。人類傳播的歷史,就是人類創造和使用傳播媒介的歷史,也是傳播媒介不斷從簡單到復雜發展的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人類運用有聲語言傳播,距今已有200萬年;人類運用文字傳播距今不超過5000年;人類發明并運用印刷傳播距今只有1000年;人類進入電子傳播的時代只有80年。傳播領域內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動了相應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又促進了傳播方式的變革,推動了傳播事業的發展。傳播既是這些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參與者又是這些社會變革和進步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如果說人類傳播史上的前四次革命即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統歸為傳統媒體革命,那么網絡傳播則是從根本意義上對傳統媒體的優勢整合。
20世紀末媒體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互聯網的興起。這次傳媒革命與歷史上所有傳媒革命最大的不同通過之處在于,個人至少從可能性和發展的趨勢來看,真正成為傳播的主體?;ヂ摼W的廣泛性、參與性、即時性和交互性等特點使之更符合傳播本質,改變了受眾的被動地位,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無比寬泛的信息空間和言論空間。網絡傳播提供的全新的交流模式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在更深的層面上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人類社會的文化,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里,各種物理形態的傳播障礙似乎都將消失于無形。
2.2.1 互聯網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交互性
互聯網具有大部分傳統媒介的功能,而它的獨特之處是快捷的傳播、即時的反饋,以及強大的信息組合能力,巨大的信息儲存能力?;ヂ摼W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溝通模式,實際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模式:“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網上購物,在家辦公,遠程通訊,網絡教育,人際交流等。
2.2.2 互聯網傳播方式下的科學技術
1)數字化
數字化技術又稱計算機技術,它主要是有關信息的存貯、分析和控制的技術,是當代傳播科學技術中最核心的技術。由于它對傳統的媒體來說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而常常被稱為“媒體數字革命”。
2)多媒體
多媒體在不同的領域里有不同的含義。如廣播電視行業把利用正常影像播出的縫隙播出靜止畫面、文字數據等并能夠儲存節目,具有雙向功能的電視成為“多媒體電視”;計算機行業把裝有CD-ROM、聲卡、傳真卡等能夠同時進行音像、文字處理和傳輸的電腦稱為“多媒體電腦”等等。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多媒體正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
3)因特網
因特網就像一張巨大的看不見的大網,把分布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乃至各個單位的廣域網絡或局域網絡連接起來。在因特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就像面對面地交談一樣方便。人和人都可以上網去尋找自己所希望的信息,也可以隨意編寫資料做成網頁供人瀏覽。這種信息交流范圍的廣泛性是在此之前任何媒介都做不到的。
2.2.3 網上電子媒介
1)網上廣播
數字音頻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它具有模擬廣播所不具備的優勢:一是音質純凈,如同激光唱盤一樣,能使其音色和音質做到基本完整而不是真;二是抗干擾能力強,甚至在使用便攜式收音機和其汽車收音機時,也沒有雜音和干擾;三是每個廣播電臺所需要使用的頻帶非常窄,從而能大大增加可利用的頻率數量。四是能夠提供傳輸數據等多種業務;五是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均能夠采用同一種技術。網上廣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
2)網上電視
數字化技術推動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的誕生。我們知道,電視畫面的質量高低取決于電視信號的分辨率。采用傳統的模擬技術傳遞電視信號,圖像的每行和每幅都要傳送,而行與行之間的變化相對較少。這樣,電視信號的分辨率必然受到影響。而數字技術傳送的只是行與行、幅與幅之間的差別,然后把原來的圖像完整體恢復出來,它可以使電視信號的分辨率大大地提高。網上電視正式基于這一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正如以上所說,它具有傳統電視傳媒難以比擬的優勢。
互聯網是全新的信息交流媒體。它使信息傳播突破了傳統的方式,把人類傳播與交流帶進了嶄新的廣闊平臺,跨國度、跨民族、跨文化、跨政治、跨經濟的傳播,幾乎可以毫無阻隔地進行,人類真的跨進了多元傳播的世界,人們真正的實現了自由傳播的夢想。
[1]趙士林,彭紅.網絡傳播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2.
[2]劉英豪.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對互聯網新媒體的影響[J],2010(4).
[3]廖衛民,趙民.互聯網媒體與網絡新聞業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