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未來一周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雨水較少,因此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氣象部門將全力開展抗旱預測預報服務工作,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據氣候監測顯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降水持續偏少導致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減少明顯,農業生產受到影響,部分地區出現飲水困難。據氣象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長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70%,5月20日洞庭湖水體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73%。
氣象專家指出,造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降水偏少的原因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歷史同期偏弱,位置偏東,同時影響我國的西南水汽通道未建立,不利于冷暖氣流在江南交匯形成降水。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我國華南地區雨量較大,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
為增加降雨,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的旱情,各級氣象部門抓住此次降雨過程的有利天氣條件開展了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業。據統計,5月21日8時至23日8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共開展人影地面作業334次,發射炮彈3422發,火箭彈854枚。其中湖北省實施了高密度、大范圍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業,共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252次,發射火箭彈584枚,炮彈3352發,同時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起到了很好的增雨效果。未來,各地氣象部門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繼續開展人工增降雨作業。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