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躍珍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 常德 415100
現代包裝設計中綠色設計理念的提出,包含了愛護生態環保意識、人類自身健康安全意識、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及自然舒適簡約等設計理念。它從環境保護出發,對人類的生存有重要影響。綠色設計不但關乎科學技術,更是一場觀念的變革。
綠色包裝,又稱無公害包裝和環境之友包裝,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綠色包裝設計必須符合下列原則。
在包裝設計中使用的材料盡量減少,合理地設計包裝結構,從功能、耗材及印刷工藝上使包裝產品實現最大限度的減量化,避免包裝結的繁復疊加,過度包裝浪費材料。
傳統材料包括竹子、竹葉、荷葉,包括民間用來貯酒的葫蘆、盛飯的竹筒、稻草包雞蛋等,這些傳統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既科學又環保,不僅能起到包裝物品、保護物品的作用,更因為這些天然材質有透氣性,不易細菌繁殖,有利于延長食品儲存期。我們的祖先很早就使用現有材料對生活品進行了包裝,既可節省能源又利于環境。
由于包裝廢棄物成為環境污染的大戶,因此包裝在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到包裝材料回收等一系列問題,綠色包裝的設計既要符合“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包裝材料和能源的原則,又要使其對環境污染最小。例如歐美市場上出現的化妝品豪華包裝,制品精美,堅固耐用。消費者可以在原包裝內重復添加化妝品避免丟棄,從而減少了包裝廢棄物,避免浪費。
產品包裝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感受。在包裝上多附一些加強環保宣傳的信息,在作品包裝設計的顏色、圖案、文字、品名等突出綠色理念,或者刻意地附上一些環保標志和環保圖片,體現了企業的形象,又能提醒消費者加強環保意識,不要亂扔廢棄物。
當今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少數人以犧牲全人類的長遠發展利益來獲得個人的短期利益。工業文明異化所帶來的能源、環境和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弊端都迫使我們去反思反觀人類自身的發展軌跡。在中國古代,老子就曾具體闡發過“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其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對我們今人而言仍是大有借鑒之處的。人本包括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和對人類命運的憂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發展依賴于自然,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綠色不僅僅意味著環保,遠離更意味著遠離喧囂和污穢,追求人的自然寧靜。這是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彰顯出人類對于外物與自身清醒認識。
包裝本身就具有審美和實用功能屬性。在過去,人們生活水平不高,談不上對包裝的審美需求,自然更重視實用功能重視。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裝的審美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出現了過度包裝,導致了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極大浪費。然而不同時代擁有不同時代的審美意識。隨著當今社會繼續發展,過度包裝已經使人們產生審美疲憊,綠色消費理念開始提倡并漸漸深入人心。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理念,傳統的綠色包裝材料更符合人們熱愛自然、返璞歸真的審美觀念和美好愿望。因而以綠色為主的包裝漸漸推廣開來。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新產品不斷更新換代,這對包裝設計的材料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尤其表在食品類的產品上。然們生活節奏變化,大量熟食制品、半成品、冷凍食品、微波食品也配合著出現,隨之帶來了包裝材料和結構的變化。然而,有些包裝材料,如食品裝盒,直接加熱會直接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甚至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國家已作出明文規定來抵制這種有害的包裝。綠色包裝材料的運用和設計,不僅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能適應環保要求。綠色包裝科學、合理、安全、可靠,更加注重對人類健康的關懷和對環境的友好。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安全理念相互作用下,設計安全可靠的綠色包裝顯得尤為重要。
綠色包裝設計,歸根結底是要符合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觀念,不能“吃祖宗的飯,斷子孫的糧”。由于現代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各地聯系日益加強,資源的缺乏,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已成為全球的問題。在我們生活的社會,當我們看到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時,我們就會很自然地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和未來產生憂慮。而包裝的垃圾是一個巨大的污染源。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先進的綠色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源自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當時社會的理想目標,是千百年來民眾所期待的“政通人和”。早在西周時期,古人就有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觀點,春秋戰國時,我們用“和”來闡發哲學思想和文化理念——在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人與社會之間要崇尚“合群濟眾”,各種文明之間主張“善解能容”,人與自然強調“天人調諧”。今天的和諧社會,是對這種傳統和諧狀態的繼承和發展。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公平正義的,誠信友愛的,充滿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基礎,也是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綠色包裝的綠色文化的體現,有利于體現社會文明,對于構建社會主義文明有重要意義。
[1]陳峰.生態包裝中體現的綠色設計理念[J].中國包裝,2009, 29(3).
[2]馬麗萍.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在綠色包裝設計中的體現[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9).
[3]賀克,馮偉一.可持續發展對綠色包裝設計的影響[J].美術大觀,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