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東
(遼寧省鐵嶺市環境保護局,遼寧 鐵嶺 112000)
生態城市是指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術、文化與景觀充分融合,人與自然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居民身心健康,生態持續和諧的集約型人類聚居地。鐵嶺建設生態市戰略的提出,是對鐵嶺市的城市新一輪發展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僅對其自身經濟社會產生影響,對周邊區域的持續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為此,鐵嶺市充分利用已有的產業優勢和地緣優勢,加大生態城市建設力度,以先進的制造業、綠色食品產業、物流業、旅游業等為突破口,建設生態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鐵嶺市早日成為遼寧省生態城市建設的典范和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加快鐵嶺市生態城市建設步伐,使生態承載能力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全市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鐵嶺市區域位置優越,地處沈陽經濟區和吉林中部城市群之間,是吉林、黑龍江兩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沿哈大經濟軸帶依次布局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吉林中部城市群、長吉圖開發先導區和哈大齊工業走廊是東北振興的核心區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沈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哈大經濟軸帶上的節點城市,鐵嶺市必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優越的區位優勢將有利于全方位推進鐵嶺市生態市建設。鐵嶺市交通便捷,市區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70km,距大連港430km,距營口港240km,均有高速公路和鐵路相通。
鐵嶺市資源豐富,其中煤炭資源儲量約占全省的1/3以上,燃煤發電能力約占全省的1/4左右 。鐵煤集團是遼寧省內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在遼寧省內煤炭企業居于首位。華電鐵嶺發電公司和遼寧清河發電有限公司兩大發電廠是國家特大型火力電廠,總裝機容量480萬k W。此外,鐵嶺水資源豐富,域內有遼河、清河、柴河等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39條,水資源總量18.77億m3,人均水資源量為1 061m3,與遼寧省人均水平相當。
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鐵嶺市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已成為聞名全國的糧食主產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新興的煤電能源之城。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省排名中升級進位。鐵嶺市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精品農業、高效農業和現代化農業轉變,逐步打造生態農業之城。鐵嶺市的工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現在已初步形成擁有煤炭、電力、機械、電子、冶金、建材、化工、紡織服裝、造紙、食品、皮革、飼料、醫藥等35個行業的工業體系。鐵嶺市抓住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機遇,全市旅游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外經濟貿易不斷發展。吸收外資成效顯著,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鐵嶺市良好的經濟基礎為生態市建設提供了經濟保障。
2008年,鐵嶺市森林面積近42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33.4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8.15%,綠地率為3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9.31m2。鐵嶺市的城市生態建設突出的優勢是山在城中、水穿市區,這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鐵嶺市內有遼河及其支流柴河、凡河、清河等,蟠龍山森林公園、帽峰山森林公園、蓮花湖生態濕地等生態綠核也鑲嵌其中,呈現“山、水、林、田”相依的景象,生態景觀優美,適合人居。
2008年全鐵嶺市三類產業結構比例為21.5∶51.4∶27.1,在產業總體結構上,第一產業比重仍然偏高,第二產業比重偏低;在工業內部結構中,仍以小型傳統制造業為主,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盡管比例較高,但以消費性服務業為主,金融保險、研究與開發、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鐵嶺市經濟外向度低,與國際市場聯系不緊密,利用外資的質量與水平均較低;對外貿易發展緩慢,與東北亞國家的經貿聯系很少,進出口水平以及出口創匯能力均較低;缺少與國際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自我創新能力不強,目前尚未完全融入到全球經濟循環中。
鐵嶺市是一個能源生產型城市,鐵嶺市發展循環經濟在認識、機制、政策和技術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發展循環經濟所需的環境工程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等還處于研究、試點階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廣。就鐵嶺市的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的結構關系而言,經濟發展走的是能源和物質高投入而低產出的粗放模式。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高;能源利用率低,結構不合理;礦產資源開發回收率和治理率都較低。
根據鐵嶺市目前數據分析,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應當實施強制清潔生產企業通過驗收的比例,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空氣環境質量,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工業用水重復率,噪聲環境質量和城市集中供熱率等9項指標已達到生態市建設標準。隨著鐵嶺市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這些已達標的指標均能在保證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向好的方向發展。鐵嶺市尚有15項指標未能達到《生態市建設指標》標準,規劃至2015年末可望有20項達標,達標率為83.3%;規劃至2020年末,可望有全部指標全部達到生態市標準,達標率為100%。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生態市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生態市建設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年度目標,明確重大工程建設管理的領導分工,落實各項工作的具體措施,并實行年度考核,并將生態市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列為各級政府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督促和指導。在企業評優、資格認證和有關創建活動中,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規劃的戰略任務,必須動用行政、法規、經濟、科技、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法規、創新管理體制、拓寬融資渠道、推廣先進技術、擴大交流合作、建立預警系統到提高全民生態意識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保障落實生態市建設的各項任務和目標。應積極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成立生態市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生態市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技術性問題,在提交領導小組會議決策前,預先進行論證。對需要開展專題研究的事項,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開展科學研究,向領導小組提出對策建議,并對生態市建設進行階段性總體評估。
應明確社會各階層在此機制中的作用,對于生態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執法、監督、資源開發與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方面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同時強化社會監督機制,健全群眾監督舉報制度,對舉報者的保密、獎勵、責任和權利、防范打擊報復等做出明確的規定。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擴大宣傳覆蓋面,表揚先進典型,揭露違法行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生態城市建設,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作用。
通過對鐵嶺市社會、經濟、環境條件的綜合分析和合理預測,以跨世紀生態城市規劃和面向21世紀,面向現代化的戰略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加速發展、建設和諧鐵嶺、魅力鐵嶺和生態鐵嶺為主題。通過10年的努力,完成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經濟持續、穩定、高效發展,實現生態環境的根本性好轉。最終將鐵嶺建設成為持續發展的效益城市、適宜人居的和諧城市,科技領先的創新城市,使鐵嶺成為遼寧省生態城市建設的典范和循環經濟示范城市。
[1]鐵嶺市環保局.鐵嶺市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2009~2020)[R].鐵嶺:鐵嶺市環保局,2009.
[2]鐵嶺市環保局.鐵嶺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R].鐵嶺:鐵嶺市環保局,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5.
[4]朱新玲,黎 鵬.武漢城市圈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