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田 雨,劉銀玲,王業(yè)隆
(吉林省通化市林業(yè)局,吉林 通化 134001)
燈臺山茱萸(Cornus controversa Hemsl.)別名女兒木、六角樹、瑞木,山茱萸科,燈臺樹屬,為落葉喬木,高15m。主干樹皮暗灰色,枝條紫紅色,側樹枝層層平展,形如登臺,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0~6.5cm,葉片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6~13cm,寬3.5~9.0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疏生貼伏的柔毛。側脈6~7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稍被貼伏的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齒三角形,花瓣4枚,長披針形。雄蕊4個,伸出,長4~5mm,無毛,子房下位,倒卵圓形,密被灰色貼伏的短柔毛。核果球形,紫紅以至藍黑色,直徑6~7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一般果實在9月下旬成熟。
燈臺山茱萸喜溫暖氣候及半蔭環(huán)境,適應性強,耐寒、耐熱、生長快。宜在肥沃、濕潤及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燈臺山茱萸分布的地域比較廣泛,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qū),華南、西南地區(qū)也有分布。
苗圃地的選擇要根據燈臺山茱萸的生物學特性,應選擇土壤肥沃、濕潤、微酸性,排水性能好,便于灌溉,便于管理,便于運輸的平坦地塊作為苗圃。
苗圃地選擇之后,要進行整地做床,整地的方法是翻土、碎土、耙平和壓實,對于土質條件較差的可以用腐殖土進行改良,施入底肥,同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以預防病蟲害和雜草。然后做床,床長20m,床寬110cm,床高15cm,步道寬40cm,床面要整平壓實,待播種用。
育苗實踐采用了混沙變溫處理的方法,即在11月中旬有雪后,將燈臺山茱萸種子用自然常溫水浸泡3d,將種子撈出,再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h后,撈出種子清洗5次,然后混濕沙,按1:3的種沙比例攪拌均勻,進行高溫處理(溫度控制在20~25℃)3個月,再轉入低溫(溫度控制在5℃左右)處理3個月。翌年5月上旬,在播種的前3d將種子取出,進行催芽處理。將種子平鋪在晾曬場,種子厚度在2cm左右,邊晾曬邊翻動,當種子發(fā)干時少噴點水,保持種子不失水,種子上邊扣上塑料薄膜棚,以提高溫度。待種子有1/3裂嘴的即可播種。
播種采取散播的方式,播種量控制在6g/hm2,將種子均勻地散播在床面上。播種后,上面覆土,覆土要用細篩子篩的細土,覆土厚度為1cm,覆土后再覆薄薄的一層細河沙,然后壓實即可。
2.5.1 澆水
播種后,要始終保持土壤的濕度,澆水要一次性澆透,切忌少量多次,并及時進行除草松土。
2.5.2 病蟲害防治
燈臺樹幼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多發(fā)生于7月的雨季,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后10~20d定期噴灑0.1%的敵克松或用2%~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灌5000mL/m2。
2.5.3 間苗定株
當幼苗進入生長旺盛時期開始間苗定株,苗床上保留苗木的密度為100株/m2。
2.5.4 追肥
定苗后追肥,燈臺樹幼苗期以氮肥為主,速生期多施氮肥、磷肥、鉀肥并適當配合。生長旺盛期過后,增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抗寒力。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少量多次,各種肥料交替使用。7月上旬以后停止施肥,并控制水分,防止苗木徒長。
一般當年苗木高度在30cm以上,地徑在0.4cm以上。第2年進行移植,株行距可以控制在50cm×50cm,苗高可以達到100cm。第3年定植,株行距為100cm×100cm。以后每2~3年施肥1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