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福
(浙江省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林下生態經濟產業,是在林下經濟的概念基礎上提出的,林下經濟雖然還是新名詞,沒有統一定義,但已有許多不同的表述。筆者提出的林下生態經濟產業更加強調生態保護與高效經濟的有機結合,是指以林業生態經濟理論為指導,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規律,以林地為依托,以林木資源為背景,合理利用林下土地、動植物和空間資源,從事林下養殖、種植、游憩等立體經營,從而使農林牧漁和旅游等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林業生態經濟模式[1]。
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符合循環經濟、節約型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方向,是實現林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的典型。大力發展林下生態經濟,不僅使林業產業由單純的林木資源向林木資源和林地資源結合利用轉變,在保持林業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科學開發林下閑置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綜合體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符合多方面的利益要求,是一舉多贏的良好選擇。
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發展模式與林下經濟模式、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表述很多。如浙江省林業廳最近(2011)進行了林下經濟調查,全省年實現林下經濟效益826億元,并將林下經濟發展分為高效經濟林、筍竹開發、林苗一體化、林糧套種、林禽共養、復合經營、休閑觀光等7種模式[2];海渤(2010)提出林菌、林禽、林-草-牧復合經營、林藥、林糧、林油、林菜7種模式[3];李彥玲(2011)認為要發展能源型、園林資源型、畜牧業型、林藥型、菜果型林下經濟,并從有利于政策的執行、統籌林地整體經營、信息的利用、技術的扶持、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出發,主張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國有林場為主力[4]。盡管表述眾多,但都可以歸結為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游憩3大類。其中林下種植包括林下藥材種植、林下食用菌培育、林下野菜栽培、林下牧草和綠肥種植、林下育苗和經濟林培育,林下養殖包括林下畜禽養殖和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林下游憩包括森林旅游觀光、林下休閑娛樂等。
2009年,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在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申報并獲得杭州市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千島湖特色森林野菜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以千島湖優美山水為背景,針對森林野菜栽培、加工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開展林下生態型栽培、良種繁育、干制加工和功能配合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研發的發明專利《馬蘭生態型仿生栽培方法》,2011年7月27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5]。森林野菜在淳安千島湖地區率先進行優質高效規范化開發,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促進林農增收,推進淳安山區特色經濟發展。目前已在羨山林場童家畈林區井坑塢建立面積1.5hm2的森林野菜林下生態型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在馬褂木等高大落葉深根性喬木樹種下,種植馬蘭、敗醬等森林野菜。公司將以實施該項目為契機,創新研究森林野菜林下生態型仿生栽培和加工配套技術,在保護好森林的背景下,拓展森林野菜這一新興林業特色產業,引領千島湖區森林野菜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千島湖區以馬尾松為主的次生林占多數,樹種單一,林相單調。進入21世紀以來,千島湖區森林景觀改造得到了空前的重視[6]。2007年,制定了《千島湖區萬頃森林景觀改造規劃》[7],通過林分改造方式,林下帶狀、塊狀、點狀補植南方紅豆杉、油茶、楊梅、千島無核柿、楊桐、茶葉等經濟樹種,同時也是林下生態經濟的一種主要模式。
早在2001年,公司提出在楊梅、枇杷等經濟林中適當保留部分馬尾松、杉木等喬木樹種,形成點塊狀混交的林相,同時與養蜂、養雞、養鵝等養殖業相配合,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體系。在金竹牌林場大山林區小坑塢口營建景觀經濟林8hm2,目前楊梅胸徑已有15cm,冠幅2.5m×3.0m;點綴的銀杏冠幅1.5m×2.0m,胸徑8~10cm,高5m。楊梅每年的經濟收入達50萬元,純利潤約20萬元左右。
渟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所屬16個國有林場經營千島湖周圍各類經濟林533.33hm2。目前公司形成以柑桔、茶葉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利用經濟林林地實施放養與舍飼相結合養雞、養豬,對林地實施種養結合立體開發,以短養長,減少土地利用和林地害蟲(特別是柑桔天牛),抑制雜草叢生,培肥土壤,改善茶果品質,提高茶果園單位面積收入,促進承包職工增收,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各經濟林經營戶進行土雞肉豬養殖,聘請農業局專家進行指導,聯系魚味館等賓館、飯店定點銷售,形成了經濟種養結合產業化雛形。2010年,在金竹牌林場石塔崗建立了沁沁農莊。采取種養結合——農家樂經營模式,在柑橘園放養土雞,旅客可以在農莊內休閑度假。
圍繞生態文化游憩的定位,堅持在生態游憩中滲透生態文化教育,將國家級良種基地以及獨特的兵團文化和千島湖山水人文底蘊相溶,將森林休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使千島湖湖區觀光旅游、鄉村旅游形成良性互補,并吸納、帶動周邊鄉村農家樂發展。
2006年,結合姥山種質資源保護和良種研發創新平臺項目建設,規劃建立具有千島湖特色的生態休閑場所,加強林業科普教育,提高普通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對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認識,樹立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熱愛地球家園的信念,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及生活素養,培養人們的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寓休閑于良種,寓科普于良種,發揮森林的多功能效益[8]。
(1)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必須科學地揭示和正確地掌握不同環境條件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的潛力。因為不同森林類型、不同立地條件、不同經營基礎,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潛力不盡相同,所以,采取的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發展模式有差別。
(2)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要以生態為基礎,以效益為目標,針對林下生態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因為只有充分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認識影響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的主要因素,才能明確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與措施。
(3)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必須建立組織領導、政策扶持、規劃與示范、標準化生產、科技支撐、經營管理、資金籌措等保障體系。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發展是一項新興產業,當前我國的林下生態經濟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林下種養規模較小,林下資源利用少;產業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級產品開發,深度開發力度不夠,產業鏈條短,市場發育不全;組織化程度低,被動發展,缺少龍頭帶動和典型引導;科技支撐力度不大,經營效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等等。因此,發展林下生態經濟產業,要在宏觀和微觀各個層面加強扶持,完善保障體系,促進生態和經濟兩個方面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1]方震凡,豐炳財,徐高福.發展林業產業的探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0(4):43~46.
[2]浙江省林業廳.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加快建設現代林業[J].浙江林業,2011(8):6~7.
[3]海渤.林下產業經濟模式研究[J].綠色科技,2010(8):19~20.
[4]李彥玲.淺談林業經濟重點向林下經濟的轉移[J].民營科技,2011(1):128~129.
[5]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馬蘭生態型仿生栽培方法[R].淳安: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2010.
[6]豐炳財,徐高福.生態景觀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設理論與千島湖區實踐研究[J].華東森林經理,2006,20(2):9~13.
[7]徐高福,孫益群,姜禮元,等.千島湖萬頃林相改造景觀設計[J].現代園林,2008(7):61~64.
[8]徐高福,劉偉宏,秦國峰,等.千島湖姥山林業科普教育與生態休閑基地規劃探析[J].林業調查規劃,2007,32(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