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艷 王云蘭 張平安 艾志錄 馮 琴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2)
挫折在人生中到處存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反映了挫折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常態性。大學生的心理處于成長階段,很少經過挫折的磨礪,對挫折缺乏全面的認識,在面對挫折時往往缺乏正確的應對策略。另外,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各種復雜思想和社會現狀也會給大學生帶來各種影響[1]。提高大學生對挫折的認識,增強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現實的工作。
挫折教育就是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正確認識挫折,有意識地防范挫折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2],在挫折面前適時進行調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并固化為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樂觀、淡然地面對自身的遭遇,從而為愿望和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定的基礎[3]。
大學生遭受學習挫折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從高中進入大學后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學生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方法還停留在中學的模式上,學習效果不好易產生挫折。(2)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沒有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缺乏起碼的專業認同感,學習興趣低下,態度消極,由此導致成績不理想,產生厭學情緒和挫折感。而這種挫折感更加深了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形成了惡性循環。(3)大學生作為年輕人充滿熱情,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這一方面給他們充分的前進動力,另一方面使其理想和抱負容易脫離客觀條件,制定過高的標準和要求,甚至是無法達到的目標,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容易形成對自身和現狀的消極情緒。(4)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懷疑,認為學習沒有前途,缺乏必要的動力,但是又不得不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做自己認為無意義的事情,這也容易形成挫折感。
大學生遭遇到的生活挫折主要表現在生活適應與人際關系處理上。大學新生首次離開家人,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進入大學后,他們不得不面對生活自理的考驗。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家庭供給,家庭經濟情況差別比較大[4],校園消費中的攀比心理,會使部分學生產生生活上的挫折感。另外,很多大學生的理財觀念淡薄,缺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消費的能力,很多人會感到經濟上的壓力。
在人際交往上,很多大學生剛開始進入集體生活,會出現不安的情緒甚至與同學發生摩擦,如果與同學、朋友、老師的關系處理不好易造成人際關系不協調。很多大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中,缺乏課外活動的鍛煉,有限的人生閱歷導致大學生認識的有限性,在復雜的人際交往中,缺乏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因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會使他們感到孤獨無助,覺得自己時時刻刻處于壓力之中,其實這也是多種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所在。
受社會風氣對校園的道德侵蝕,大學生戀愛中具有沖動、浮躁、缺乏責任感的特點。大學生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加上必須經受畢業和就業的考驗,決定了大學生的戀愛往往不夠牢固。當戀人感情破裂時,失戀的挫折就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學習活動。盡管大多數學生能理智地看待并接受現實,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把失戀看的太重而很難解脫出來[5]。失戀的創傷有時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大多表現為逃避現實,縮小人際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響旁人的情緒,甚至有人向戀人進行行為或心理上的報復。
近幾年來,高校的連續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呈現遞減趨勢[6]。有些學生有感于就業難,從進大學那天起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對就業的強烈渴望和對未來就業競爭的擔憂,使他們入校一開始就處于焦慮之中。另外,我國高校在發展中,存在不注重市場需求、辦學定位不清晰、辦學沒有特色、辦學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畢業生質量不高,就業受挫。
大學生作為挫折教育的主體,需要形成正確系統的挫折觀,才能在遇到挫折時理智的對待問題。挫折觀的鍛造需要從如下幾點著手:(1)學會辯證地認識挫折;(2)有意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3)學會正確地對待挫折的基本方法。學校的思政工作者應在課堂教育中充分重視。
堅強的意志是大學生戰勝挫折的重要法寶。面對挫折,如果個人能夠牢記自己的目標,不輕易地改變或放棄既定的計劃,持之以恒,就容易抑制消極情緒,克服障礙,達到成功。相反,則很難面對各種困難。在教育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品質意志的培養,保持進取向上的個性,培養其適應和改變惡劣環境的能力,養成忍受磨難、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良好意志品質。
通過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活動,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失敗的經驗,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失敗,幫助學生走向心理成熟。
大學生遇到挫折后正確的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其克服消極、悲觀情緒,宣泄緊張心理,重新找回心理平衡。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并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在遭受挫折時,可以主動進行心理咨詢。
大學生受挫以后,心理上處于焦慮、憤怒、沖動的應激情緒狀態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大學生可能表現出多種消極的行為反應。采取可控的、合乎社會規范的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緊張心理,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來說也十分有效??梢圆扇 白晕沂鑼А薄ⅰ扒榫w宣泄”、“運動宣泄”作為有效的宣泄方式。
大學生產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社會實踐的磨煉,這使得大學生鮮有遭受挫折和戰勝挫折的機會。我們要為大學生創造條件參加多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積極地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方法。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已勢在必行,是培養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它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1]駱銳,陳艷瓊.大學生挫折教育對策探討[J].科園月刊,2010(7):82-84.
[2]王強.淺析大學生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2010(20):146-147.
[3]于洋.淺談高校貧困生的挫折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6(4):78-79.
[4]劉書博,譚一酉.挫折教育:大學生的必備課[J].黑河學刊,2010(10):129-130.
[5]王宇丹.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胄昀壩實意義[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1):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