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珊
(南京中山園林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21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住宅小區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基本的住房保障,而對其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多功能復合人性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的好壞。住宅小區作為城市生態環境系統的子系統,其景觀的構成元素不僅僅是一個視覺或觸覺上的感觀認識,它應該是一個棲息地的概念,應實現人生活環境和諧發展的目的。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要因時因地,園林景觀可因季節、氣候、天氣、晝夜、小區原有地形條件等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就要求在設計構思時分析和處理好地形地貌、林木花草、建筑色調、燈光配置之間的相互關系。設計師在通過對住宅區的實地勘測和考察,分析和探討城市住宅小區景觀的個性特征,因地制宜,從空間、環境、功能的有機結合出發,創造出富有特色的小區居住空間景觀。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和推動城市住宅景觀的生態美、意象美。
住宅建筑以外的戶外空間是居民的生活空間,它擔負著很多功能,因而景觀設計師必須從滿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為出發點,而不應該只強調形式美,要真正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
住宅小區的園林生態景觀美表現在它能結合所處的地理環境,創造一個能與整個城市景觀相協調,追求自然真趣,賦予居民一種清新宜人,地靈人杰的心理感受。營造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景觀感受,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時,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4大系統,即綠化生態系統、景觀形象系統、戶外休閑系統和交通組織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優美型園林環境系統。
作為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住宅區中,綠化猶如呼吸系統,能起到空氣凈化和屏蔽作用。已成為提高住宅小區環境質量,創造健康小區必不可少的有機要素。合理的住宅園林小區綠化設計,是將建筑、綠化與小區居民的活動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間,有機運行的居住環境生態機制,實現“人與自然共存”。
住宅小區中的植物應該提倡盡量保持原有樹種,合理地利用當地樹種,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樹種。筆者認為,要想使一個住宅小區在園林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與眾不同的特色,在園林綠化景觀系統設計上要考慮植物的層次,從低向高依次為草皮、地被、灌木、小喬木、大喬木,配合地形,圍合出豐富的綠色空間;在植物的種類選擇上,應該盡量采用當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過多的外來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現象;提倡參與性和生態性,多種植縱向生長的喬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積;提倡多種植香化植物,這類植物對人的身心健康能產生有益的影響,可以使小區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綠色的同時治療疾病,獲得身心健康。
(1)樸實的自然觀。以軟質景觀為主,硬質景觀為輔,利用步道將景觀進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聯。
(2)藝術導向性。通過對建筑風格和小區地形的把握,使設計后的景觀效果風格和小區建筑融為一體,達到綜合的視覺效果。
(3)集中和分散的設計手法相結合的布局方式進行景觀設計,使住宅小區整體形象鮮明但又不失個性。
住宅小區的廣場或是其他硬質鋪裝地面所形成的小區居民的活動空間在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系統中稱之為戶外休閑系統更為合適。這一類場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滿足小區居民的社會交往、老人活動、兒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區的景觀中,園林戶外休閑系統這部分的設計,要以能給小區居民帶來使用上的方便的園林設計為最佳。比如,在追求住宅小區戶外空間上,多提倡采用“隱形”廣場。使居住區內的園林建筑能與環境融為一體,處理好其他的環境因素(地形、水體、植物等)對園林景觀的整體影響。
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在融入大環境、大生態的同時,利用合理的規劃,適當地設置水景景觀,根據小區內綠化植物的生長特性,適當搭配,可營造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
[1]董艷平.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10):55~56.
[2]黃文山.居住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J].中華建設,2008(10):33~34.
[3]劉原平,楊 丹.淺談住宅小區的人性化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5):21~21.
[4]李 粱.關于居住小區人性化設計的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