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鵬,朱水川,汪志煒,胡文斌,黃耀基,吳壯良,方雪平
(1.浙江怡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324002;2.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鄉鎮林業站,浙江 衢州324022)
在大面積的植物造景中,色彩的季相變化對于營造動人的景觀非常有價值。如春季斑斕的色彩一樣,進入秋季,景觀也需要變化的色彩來改善單調蕭條的景象。秋色葉樹對美化環境、豐富色彩及調節四季的色彩變化起著良好的作用,是園林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觀賞樹木之一。本文對衢州市的秋色葉植物的優良單株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它們在園林景觀上的應用形式,篩選出一批優良的秋色葉單株資源,為營造優美的衢州市秋季宏觀景觀提供依據,以改變目前秋季景觀的單調。
實地考察,選取衢州市秋色葉樹種分布集中的景區和校園,以及人類活動少的山體。共調查地點包括衢州學院校園、衢州中專校園、府山公園、南湖公園、樂業景觀小區等,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優良秋色葉植物單株的種類、葉色、分布。優良秋色葉植物單株資源的樹種名稱、科屬情況,主要的觀賞色彩,色彩用主觀語言進行描述。描述該單株所處的地理位置。
(2)優良秋色葉植物單株生長環境、生長情況及園林應用。主要包括植物生長所處的環境的土壤、排水、光照等情況,測量樹木的高度、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勢用良好、一般、差3個級別來分別。良好為樹形整齊飽滿、生長健壯;一般為植株樹形較好,樹木生長正常,無衰退跡象;差為樹形較差,樹木生長勢差,處于衰退階段[1]。園林應用主要調查該植株在區域中的配置方式和應用形式。
經過調查,衢州市秋色葉樹種資源非常豐富,野生或已應用的種類在40種左右。分布也比較集中,多分布在公園和學校校園內,如府山公園、南湖公園、衢州學院校園、衢州中專校園等,其他地方有少量分布。雖然種類較多,應用也很多,但是表現非常優美的單株資源并不多,經過調查,發現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單株秋色葉樹種有16種30株,分屬于l1科16屬。種類在2種以上的科分別為無患子科(3種)、槭樹科(2種)、殼斗科(2種)、楊柳科(2種),占總種數56%左右。而金縷梅科、杉科、豆科、柿樹科、石榴科、銀杏科、樟科均只有一種樹種。
在調查中發現,楓香的主要應用形式是孤植于開闊草坪,作為常綠植物的前景;作為行道樹;孤植于濱水環境;大面積的從植等。楓香作為南方著名的秋色葉樹姿態壯觀,最適宜營造大面積的風景林,亦可作庭蔭樹,或在草坪孤植、對植或從植,或置于濱水環境。
據調查,雞爪槭的應用方式主要是孤植于濱水環境和開闊草坪。適宜植于草坪、土丘、溪邊、池畔或點綴墻隅、亭廊、山石間,若以常綠樹或白粉墻作背景,則更添幾分姿色,制作盆景或盆栽于室內亦很別致。全緣葉欒樹多叢植于開闊地或者作為常綠植物的前景或叢植于濱水地帶。在園林宜作為行道樹、庭蔭樹或者孤植于草地作為前景。池杉常叢植于開闊草坪作為常綠植物的前景或者群植于濱水地帶。池杉樹形優美,枝葉秀麗,是觀賞價值很高的園林樹種,特別適合水邊濕地成片栽植,孤植或叢植為園景樹,尤其是成片配植在河灘、湖邊及沼澤地,其中混植水杉,高處配以柳杉、濕地松,林下布滿濕生、沼生、蔭生的地被植物,則倍增山林野趣。
肥皂莢孤植于人工河流的濱水地帶,位于園路一側。肥皂莢作為外來樹種,孤植和叢植都可以,均能夠反映良好的景觀。柿樹孤植于開闊的草坪地。柿樹在秋季不僅葉片呈現紅色,而且果實也逐漸變成橙黃色或橙紅色,極為美觀,是極好的園林樹種,既適宜于城市園林又適于自然風景區中配植應用。無患子孤植于開闊草地或作為行道樹,無患子樹形高大,樹冠廣展,秋葉金黃,頗為美觀。宜作庭蔭樹及行道樹,孤植、叢植在草坪、路旁或建筑物附近都合適,若與其它秋色葉樹種及常綠樹種配合,更可為園林秋景增色。
小葉櫟列植于濱水地帶。小葉櫟孤植景觀效果并不明顯,宜用于大面積的綠化形成群體宏觀景觀效果。三角楓叢植于湖濱岸邊。在園林中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護岸樹栽植。在湖溪邊、草坪配植或點綴于亭廊、山石間,老樁常制成盆景。欒樹多孤植于開闊草坪或者作為行道樹,欒樹初秋開花,葉色變黃奪目。并有淡紅色的果實掛滿枝頭,十分美麗。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栽植,也可用于居民區、工廠區及農村“四旁”綠化。若與紅花配植,黃紅相襯,可組成優美景觀。
石榴孤植于開闊草地,作為常綠植物桂花的前景。石榴樹姿優美,花色艷麗如火而花期極長,宜成叢配置于民族建筑周圍或庭院內,也可群植形成叢林景觀。銀杏叢植體現出一種宏觀景觀效果。銀杏樹姿雄偉壯麗,葉形雅致,入秋葉色金黃,尉為壯觀,常作庭蔭樹、行道樹或孤植樹。絳柳叢植于濱水地帶,形成“柔枝拂水”的效果。絳柳由于枝條柔軟下垂,宜列植于水濱形成倒影。
麻櫟孤植于濱水地帶。麻櫟在衢州市的應用很少,多呈自然野生狀態,宜作為群體表現宏觀效果,適合于大面積的群植。山胡椒叢生于路緣和常綠植物林下。山胡椒在衢州的應用也少,多呈野生狀態,宜作為群落的下林層種植。旱柳列植于湖濱地帶。旱柳具有柔軟的枝條,豐滿的樹冠,最宜沿河湖岸邊及低濕處、草地上栽植;也可做行道樹、防護林等。
雖然衢州的秋色葉樹種十分豐富,但目前還缺乏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尚未構成經典的景觀效果。隨著對綠化質量的重視,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秋色葉樹種,通過秋色葉樹中的優良單株來構建環境。
3.3.1 適地適樹原則
植物是活的生命體,每種植物都在長期的系統發育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特性,這種特性需要我們遵循植物的生活習性。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根據秋色葉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土壤、氣候條件,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樹種不適應本地土壤、氣候條件。在調查中,同一植物種類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下,其葉片入秋后的轉色期、葉色表現、鮮艷程度以及掛葉期的長短也會有所差異,從而使得景觀效果差異顯著。除了植物的不同品種類型外,生長地域的環境、氣候、土壤條件也是重要因素。根據秋色葉樹植物的變色機理[2],各種秋色葉樹的葉片在變色之后的最佳色澤往往與該樹種所處的生態環境條件密切相關,一般說來,適當的低溫與濕潤的空氣、土壤以及避風的小環境條件是使葉片保持鮮艷并延長掛葉期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據單株秋色葉樹種的生態習性,適地適樹進行開發利用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
3.3.2 秋色葉在城市園林應用中,須注意與環境及建筑物的和諧統一
利用色彩變化,可以營造出特定的意境和詩意[3]。以秋色葉樹種作行道樹,可利用葉色變化,達到軟化街道和城市立面的效果,但應選擇干性強、病蟲害少、比較干凈的樹種,如銀杏、楓香、欒樹等。如果做園景樹,可選擇樹形和葉形都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樹種,如雞爪械、銀杏、楓香等。如果是點綴假山,與山石相配,可選擇低矮的灌木或小喬木,如石榴、山胡椒、雞爪械等。如果大面積造景,可選擇整體效果表現良好的樹種,如楓香、無患子、欒樹、三角楓、銀杏、石榴、麻櫟、小葉櫟等整體色彩統一的植物。如果是水濱環境,營造親水的效果,可以選擇絳柳、池杉、旱柳等枝條柔軟或雞爪槭、石榴等低矮的小喬木。如果要營造倒影效果,則幾乎上述所有的秋色葉植物均可以得到應用[4]。
3.3.3 色彩的變化和統一
早在古希臘時代,先哲們就提出美在和諧。和諧是一切色彩美創作的總原則[5]。利用人的視覺感受,將秋色葉樹種與其他樹種及園林要素進行和諧配置,營造園林景點。在園林中常通過對比配置營造和諧美。在青楓綠嶼中遠景松樹蒼翠,近景槭樹緋紅,色彩對比明顯,使得紅色更紅,翠色更翠;近景暖色、膨脹、擴展、前進,遠景冷色、收縮、內斂、后退,對比中更顯出景色深遠,通過協調配置營造和諧美[6]。
對比和協調不是截然分開的,如避暑山莊的松云峽,主要以松樹組成風景構圖,配以楓樹,形成“掩映楓林,淺碧濃青,遠邇一色,每輕霜乍染,萬葉皆赤,錦樹分叢,丹霞競彩”的景觀。碧和青是色相的和諧;淺和濃是色彩飽和度的對比;青和赤是色相的對比[7]。
隨著生態園林的發展,植物造景愈來愈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推崇。合理開發和利用秋色葉樹種資源對于園林造景至關重要。衢州秋色葉樹種資源豐富,但如何在園林中充分展示優良的秋色葉樹種資源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此積極開展現有樹種優良單株的選育,改造一些適應園林綠化且特點突出的秋色葉樹種單株,已成為園林綠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1)對現有的已應用的秋色葉樹種進行調查,對性狀表現優良的單株進行優選,并對其進行繁育栽培,形成無性系,充分擴展應用范圍。
(2)衢州市真正用于園林綠化的秋色葉樹種不多,應該對野生的或應用少的秋色葉樹種資源進行調查,篩選出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引種成功可能性大的種類,進行引種試驗,選育優良的品種資源,成功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不同的地理區系植物的種類差異明顯,在秋色葉植物的應用上也是如此,如北京香山的黃櫨、南京棲霞山的楓香、歐洲的山毛櫸、日本的槭樹等。目前在衢州應用比較普遍的鄉土秋色葉樹種是楓香、欒樹等。并且優良單株也較多,因此可以考慮以楓香和欒樹作為優勢種應用。
另外,在規劃設計園林時,要考慮到秋色葉固有的應用特點,合理配置。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應用方式。如根據絕大部分秋色葉樹種講求群體效果的特點,將其成片栽植,達到“秋色無限好”的效果;亦可在局部以一二種秋色葉樹為主調,以常綠樹為背景,色彩對比鮮明,生動活潑。對于一些只宜遠看不可近觀的樹種,可考慮將其配植在有一定間隔距離的地段,如陡坡、孤島等,使游客既可欣賞其色彩的美麗,又不至于因為其細部的某些缺陷而影響游興[8]。
對于秋色植物而言,其色彩的表現除了與品種、環境條件有關外,還與植物的生長勢有關系。所以為更好地體現艷麗如火的效果,提高植物的養護管理水平、增強樹勢、提高樹木對于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是必要的。
[1]劉創民,李昌哲,張滿屯.北京九龍山灌叢植被的物種多樣性分析[J].林業科學研究,1994(4):162~163.
[2]楊嫩菊.秋色葉樹種變色機理及應用[J].河南林業,2002(4):27~28.
[3]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術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黃麗霞,秦 華,楊振華.重慶地區色葉植物資源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J].西南園藝,2005,33(5):32~35.
[5]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6]趙愛華,李冬梅,胡海燕,等.園林植物景觀的形式美與意境美淺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4):170~173.
[7]張鴿香.植物造景的美學原則[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4):92~94.
[8]李 文.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林業科技,2003,28(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