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甘肅華澳鐵路綜合工程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鐵路大提速和重載運輸的不斷發展,我國鐵路運營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運行速度越來越快,部分既有線已經達到了200km/h,列車間隔越來越短,在一些運輸繁忙的鐵路線上,列車運行間隔只有7~10min。作為鐵路局下屬的工程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鐵路既有線的施工任務,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施工中瞭望不及時、防護不當,就可能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而近年來的各種統計資料及事故案例均表明,鐵路既有線上發生的人身傷亡事故大部分與防護有關。這些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鐵路既有線施工防護工作的重視。
2.1.1 管理者從思想上重視防護工作
多數管理者認為,防護員的工作與其他施工工種相比較,工作強度較小,技術含量較低,對人員的專業技術要求不高,加之現場從事施工的骨干人員短缺,因此有些單位就把一些老弱病殘者放到防護工作崗位,正是在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下,使防護員隊伍的業務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偏低,防護問題層出,因防護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頻發。因此,要解決好施工防護中的問題,首先管理者要認識到防護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性,要選拔業務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人員擔任防護工作。
2.1.2 嚴格防護員的選拔任用
鑒于防護工作的重要性,在防護員的選拔上,就要嚴格選拔條件,必須由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并考試合格,取得崗位資格證的正式職工擔任,必須具備視聽能力良好、口齒清晰、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心理素質好等基本條件。對不稱職、責任心差、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人員,要認真排摸,堅決調離防護員崗位,從源頭上消除既有線施工安全隱患。
2.2.1 加強防護員業務培訓
防護員的培訓是提高防護員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鐵路營業線施工對防護人員的基本要求。對防護員培訓應采取集中授課與崗位練兵相結合、崗前培訓與班前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集中授課與崗前培訓由公司負責,崗位練兵由各項目部負責。在培訓內容上,首先是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增強安全生產意愿。只有當防護員有了安全意識,認識到防護工作的重要性,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安全防護知識,才會有主動履行職責的行為;其次是加強防護員業務培訓,提升技術業務水平。只有完全掌握了防護技能,明白了制度規定,明白了操作標準,才能將“我要安全”轉化為“我會安全”,才能轉被動為主動。
2.2.2 嚴格實行防護員分級管理制度
建立防護員分級管理制度,是緩解現場防護員緊張,防護人員素質層次不齊的有效途徑。公司按照考試成績及實際業務能力,將防護員劃分為一、二、三級。一級防護員可擔當駐站聯絡員及參與所有施工防護工作;二級防護員可擔當現場防護及慢行看守工作;三級防護員可作為施工防護補充力量,在二級以上防護員數量無法滿足施工需要的情況下,可參與現場及遠端防護工作。
2.3.1 建立健全防護人員作業標準
標準不清,作業質量就會出問題。為了提高現場防護質量,我們結合防護人員的現狀及營業線施工特點,對防護人員作業標準進行細化。如單線或復線區段一條線施工,規定在減速地點標始點處設1人看守;復線區段上下行同一里程同時施工,規定在上下行減速地點標始點處各設1人看守。在防護人員自身安全方面,要求上線作業的防護員一律穿著高警示色(橙色)作業服(馬甲),佩戴防護員臂章。遠端防護員及防護牌檢查人員作業中必須在路肩或路旁走行,在雙線區間,應面迎列車方向,嚴禁在道心走行。在通過橋梁或橫越線路時,應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嚴禁來車時搶越。通過對防護標準的嚴格規定,讓防護人員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從而確保防護工作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3.2 加強作業中的過程控制
為了保證防護員的執行力,將作業標準落實到位,公司在細化作業標準的同時,建立了相應的互控機制。如核對復誦制度,所有防護員(含遠端防護員)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復誦,定時通話(每3~5min 1次)和三確認制度(確認對方姓名、確認對方聽清、確認人員機具上下道完畢等),并做好各項記錄。若聯絡中斷必須立即停止作業,人員和設備及時撤出線路。在具體的作業中,為了確保防護人員出現誤插(撤)防護信號,公司規定遠端防護員接到施工負責人的命令,并做好記錄復誦后方可設置(撤除)防護信號。在設置(撤除)遠端防護信號時,項目部必須安排二人進行互控,一人拿牌,一人進行防護,兩人同時對設置里程、限速及封鎖命令進行確認。防護員在區間行進過程中,必須防止誤插防護信號。通過這些環節的卡控,使防護員盡可能地做規定動作,少做甚至不做自選擇動作,從而做到標準不折不扣的落實。
防護工作是一項單調枯燥、責任性極強的工作,要確保安全防護不出差錯,就必須要求防護人員班前、班中、班后情緒穩定,精力集中,日常堅持“四有四必”工作法。
(1)捕捉情緒變化,有惑必解。要求施工負責人加強施工防護人員思想狀況預警分析,日常工作中注意“察言觀色”,及時做好一對一的思想疏導。
(2)跟進“兩違”考核,有罰必談。公司要求各級檢查堅持問題當場簽認制度,就是要求檢查者對檢查中發現的防護問題,在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堅持把危害講清,把標準教會,把心氣理順,讓使他們能夠丟掉包袱,輕裝上陣。
(3)暢通訴求渠道,有訴必應。防護人員和大多數施工人員一樣,長年在外,遠離公司,在工作中出現問題后,無法按正常的方式進行訴求,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工作。為確保職工訴求表達渠道時時暢通,公司建立職工思想服務熱線,全天24h接聽職工現場的訴求,妥善應對處理,確保了“問題不積壓,職工不積怨”,使他們抱怨而來,滿意而去。
(4)確定不同重點,有事必訪。長年離家在外的人心里最不放心的是自己親人的安危,最讓他們內疚的是不能及時照顧家里人,為了幫助職工特別是防護人員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成立“愛心互助”志愿服務活動中心,重點做好職工親屬患病住院、出現家庭糾紛、家庭遇到困難、非正常休假、家里發生喪事等情況下的走訪慰問及解困幫扶工作,幫助職工解決家里的實際困難,穩定職工情緒,以便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防護是否到位是整個施工中的關鍵所在,也是鐵路既有線施工安全的根本保證。因此檢查防護人員的作業質量,督促防護人員做好防護成為施工安全卡控不可或缺的環節。為了保證施工中的防護到位,將施工防護作為兩級公司包保盯控干部現場檢查的必檢內容,并將檢查內容進行細化,如現場提問防護人員是否清楚施工負責人、施工內容、影響范圍,駐站和現場防護人員相互是否清楚、現場防護設置是否清楚;現場檢查防護信號設置位置、距離是否符合標準并插設牢固;檢查防護人員上道作業時,是否攜帶作用良好的各種防護備品(信號旗、燈、對講機、喇叭、響墩、防護記錄本、火炬、短路線等各種備品);檢查防護人員作業過程,是否做到晝間每4h、夜間每6h對施工地段慢行防護標志的檢查,記錄是否齊全,在天氣不良條件下是否落實加密檢查制度,確保防護設置規范,標志齊全、有效。與此同時,應建立防護問題分析制度,就是對各級檢查人員發現的防護問題,各項目負責人要在施工完工會上進行分析,查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對于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如防護距離不夠、錯插(撤)防護信號等要提級分析,全公司進行通報,讓其他公司從中汲取教訓,同時建立公司領導包保幫促機制,督導將問題徹底整改,確保現場施工防護到位。
防護工作是確保既有線施工安全的一項關鍵措施,防護員就是施工陣地的前哨,是把好行車、設備和人身安全的門將。只有通過合格、負責的防護員正確設置各種防護,嚴格防護作業標準,才能做到預防為主,防患示然,才能及時傳遞列車接近信息,盡快恢復線橋設備,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同時提醒、督促作業人員注意并攜帶工具迅速下道避車,盡可能地避免人生傷亡及財產損失,使既有線施工安全有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關于印發《鐵路工務安全規則》的通知[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2006.
[2]姚鴻博.防護員基本知識[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