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英
(貴州省織金縣國營桂花林場,貴州 織金 552100)
林業是所有生態建設的主體,也是規模巨大的生態經濟循環系統,林業生產的物質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綠色能源,在節能減排目標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1,2]。林業又是生態文化的源泉。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森林經營理念,體現在人與環境、資源與生態、經濟與自然的協調和統一的發展,通過科學、政策、技術和不斷進步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地適應尋找到適合我國社會自身發展情況的道路,以期達到林業資源的多方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3]。
在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生態環境呈幾何速度惡化,自然生態系統被污染和過度索取,大量自然資源面臨著短缺和后續乏力,其中林業資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來說,作為可再生資源的林業,只要統籌科學、開發合理,是可以持續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但是,我國森林產業的現實狀況是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速度比建設速度快,局部好轉,總體惡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缺位、供體錯位,載體即林地和林木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需求。林業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每年數百億的經濟損失,傳統的林業經濟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改變勢在必行。
林業主要以森林為主要資源,森林是一種復雜的復合生態體系,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是人類O2的制造者和CO2的凈化器,也是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主要也是對森林資源而言的,林業的生態建設是指針對人類社會面對的越來越嚴重的的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而提出的一種保護、恢復和建設生態林業系統的規劃和措施[4]。而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現在面臨的環境與發展的困境,實際上是人類長期錯誤對待大自然的結果,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嚴峻形勢迫使人類去思考如何與自然相處,去思考人類的命運和地球的前途。
森林是我國生態系統的主要環節,也是林業經濟的最重要載體。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是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的最主要目標。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能夠持續提供生態效益也能持續提供經濟效益。被破壞的退化的森林不僅在物質生產能力上明顯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應減少。我國現有森林生產力只相當于其潛在生產力的1/3,這是國內林業產業界內的共識,因此恢復、開發和提高森林生產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業生態環境可以支持復合經濟體系的發展,可以幫助建設和發展多樣化的經濟結構,在成熟健康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強調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會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失去推動力與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設功能性完整的林業生態體系的同時,形成以林業資源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為龍頭、以林業商品產業和綠色旅游產業為一體的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逐步形成比較發達、系統和綠色的林業產業。
全面加強森林保護,減少資源損失。抓好種苗生產,堅持良種壯苗,提高旗(縣)造林種苗自給率。工程造林一定要按管理辦法進行。要有施工設計,按設計施工,采用良種壯苗,高標準整地,造林后嚴格檢查驗收,填寫工程造林卡片。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在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加快進度。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在林種上,要增加經濟林的比重。在樹種上要增加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好、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逐步改變樹種單一的局面。要進一步調整喬灌木造林的比重,灌木造林比重大的地區,凡能營造喬木的地方盡量增加喬木造林。全面推行混交林。抓好中幼齡林撫育??椊鹂h國營桂花林場大面積的中幼齡林未得到及時撫育,嚴重影響了林木生長和林分質量。各地應積極抓好中幼林撫育工作,這是提高林地生產力的重要措施。
實行森林分類經營是一項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改革,其主要任務并不在于對森林進行簡單的劃類,而在于圍繞分類經營這一個基本要求必須進行的從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經濟政策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推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應建立與分類經營相適應的林業管理體制,將公益林建設納入政府行為范疇,實行事業化管理,建議國家林業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統一組織國家公益林建設,將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保護區建設等公益林建設統一納入其管理范圍,以免互相重迭,避免重復建設。這既是森林分類經營的要求,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根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經營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經營方法。公益林建設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為目標,應該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護林等營林方式,實行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各種生態功能。對于商品林建設,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標,根據市場的需求,采用高投入(包括高科技的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約化經營。
引導生態公益林區群眾在不破壞環境建設的條件下發展經濟,解決林區群眾的實際困難,推廣節能技術,發展沼氣解決群眾燒柴問題,發展林下養殖、種植業,開發新的產業,讓林農增加收入,解決森林資源保護與林農生活提高的矛盾。
林產品尤其是商品木材在上繳稅費方面負擔過重的問題,各省反映比較普遍,特別是商品材在生產和流通2個環節重復征收2個8%(貴州省為2個8.8%)的稅問題,林農和林區干部意見較大;其他地方性附加稅比例也不少,不利于林業的發展。建議適度調低商品材生產和流通領域農林特產稅及其它稅費征繳比例,廢除地方性搭車性收費,讓利于民,促進森林資源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生態公益林的補償制度就是當務之急。
林業生態建設改善林業生態環境、減少城市建設浪費現象、實現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以林業生態經濟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中心的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縣、單位的創建活動正在全國蓬勃發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森林生態,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營造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
[1]陳伯賢.關于國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幾個問題[J].林業資源管理,1994(1):61~62.
[2]張建國,石德金.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的若干問題[J].林業經濟,1994(5):17~18.
[3]姜東濤.淺論林業改革的重要課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J].林業資源管理,1993(4):37~38.
[4]中國林科院園林經濟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森林環境資源核算及補償政策研究[J].林業經濟,1994(4):37~38.
[5]李永寧,孟憲宇,黃選瑞,等.森林經營管理系統的多層次結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5,27(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