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東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3)
電工操作技能訓練為高等職業學院電類、機電類專業必修的實踐性課程,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必備環節,也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特點所在。因此要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培養,應做到知識和能力兼顧,其中加強實訓教學尤為關鍵。我認為在推進新課改,加強實訓教學的環節中,應重點考慮下列幾個方面:
高職學生入校之初,對專業的認識幾乎一無所知,此時部分學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經驗會對專業知識充滿好奇心,而部分學生卻會因對專業的陌生產生畏懼心理。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的做法是:其一,成立電工電子協會,通過制作簡單的電路(如音響、聲控燈、防盜報警器和雙聯燈等),意在培養學生學習電工電子的興趣。制作時,對于出現的線路故障,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產生的原因,提高學生的維修技巧。對制作好的作品可以在學院進行展示,對學生產生激勵效應。其二,可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報刊、雜志,也可引導學生去網上搜集相關資料,以了解維修電工行業發展狀況及專業發展方向,拓寬其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其三,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電器維修人手,學會一些簡單的維修技巧。隨著維修經驗的積累,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到校外進行義務維修,提高其維修技能和社會適應性。讓學生在維修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我們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構建氣氛民主、便于交流的開放性課堂,有利于改變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
如何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教學組織形式,如何使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們應提倡“三主”、“三不”的組織原則,即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法,以“發現”為主、不“代替”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去發現結果或規律,教師不做現成飯喂學生,以“鼓勵”為主、不“鉗制”學生。這樣的課堂,少了不該有的條條框框,多了應該有的自由與寬容,多了促進自主學習應該有的自信和勇氣,在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中,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了,思維的閘門開啟了,迸發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蕩起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教師的勞動也涌現出了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所以在電工實踐教學中,要加強目標教育。學生有了壓力,就會產生動力,促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可把整個電工實踐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要求學生熟悉各種低壓電器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對某些有故障的電器進行維修和保養,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各種器件的使用。
第二階段,目標定位在對線路原理、布線圖的熟悉。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然后引導學生畫出布線圖。
第三階段,目標定位在工藝上。在學生掌握如何接線以后,著重強調提高學生工藝要求,教師先對接線的工藝要求進行講解,學生再按工藝要求進行裝接,逐步提高接線質量和工藝水平。
第四階段,重在反復訓練和提高。綜上所述,學生在實訓前明確各階段目標,實訓中分解了實訓難度,既能樹立學生自信,又能促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有利于提高電工實踐教學效果。
電工實訓中,線路板上裝接元器件多、工藝要求多、標準高。針對這一情況應對實訓的每個環節進行嚴格要求,因此,設立恰當的評分標準尤為重要,評分標準的制定應立足于操作技能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操作的能力及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以“電動機反接控制線路的安裝與調試”為例,實訓過程中先要求學生自學其工作原理,并按照線路圖畫出其布線圖,然后,要求其按圖裝接控制線路,裝接時對其工藝要嚴格要求,并通過評分標準來進一步規范。對裝接過程中出現的電氣故障要求學生采用電阻法或電壓進行檢測排除故障。在個人無法解決問題時,可讓幾個學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點,讓學生體會成功的自豪感,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正確對待下一次實訓。對于出現的典型故障,教師可與全班學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這樣對整個線路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好處。
在實訓中,必須教育學生養成一絲不茍、有條不紊的習慣。電工實訓中存在器件多、易損壞、易出安全事故等情況,為此對實訓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小組明確負責人,對違反操作規程的嚴肅批評,對故意損壞器件應賠償,保證元器件的正常使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和適應企業安全文明生產的要求。
對于排除線路安裝中的電氣故障,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良機。首先,教師要立足于理論教學的指導,使學生熟練掌握線路工作原理,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線路出現問題,將會出現什么樣故障,這是學生進行故障分析的基礎。其次,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多種不同的排故方法,明確其利弊,并指導學生動手排故,培養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質,提高其思維能力。有時也可由教師故意設立故障,讓學生分析、動手排除故障,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學會排故方法,使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可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需求。
[1]職業技術教育.
[2]郭揚.中國的職業教育體系.
[3]李國棟.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研究.
[4]蔣尚文.高職課程體系改革問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