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顯高
(浙江省景寧縣林業局木材檢查站,浙江 景寧323500)
目前,我國的食用油主要來自草本植物,全國有10%的耕地用來種植食用油料作物。全國油料作物中木本植物還很少,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如果能使食用油料作物實現木本化,那么全國就可節省出大量的耕地用來種植其它作物。因此,開發木本食用油料作物已成了當今世界解決食用油不足的主要渠道,不少國家已基本上實現了食用油料作物的木本化。我國地廣物多,含油量高且可開發的木本油料植物有200多種。其中分布在浙江省景寧縣山區的油茶樹就是其中的一種,浙江省麗水市油茶投產面積約占全省的40%,素有“浙南油庫”之稱,而景寧縣的油茶產業是浙江省麗水市的油茶產業重點縣之一,山茶油產業也是景寧縣政府確定重點支持發展的農業產業。
油茶樹是多年生常綠灌木,屬山茶科,蟲媒異花授粉植物。油茶籽是其種子,系世界4大木本油料之一。茶籽生長期長,從開花、授粉到果實成熟需要12個月,采摘油茶籽時茶花盛開怒放,民間俗稱“抱子懷胎”。據《山海經》記載,我國早在2 300多年前已開始種植和食用。
油茶樹喜溫暖、陽光,對土壤條件要求并不苛刻,我國南方湖南、福建、浙江、云南、貴州等山區均有種植。尤其適合荒山、丘陵及閑散土地種植,一般多在坡度25°上下的山坡、微酸性土壤中栽植,畝栽種70~80棵。油茶樹1次栽種,多年受益,從栽種第3年開始掛果,盛果期多達5年以上,采摘期可達數10年。
優良無性系油茶樹畝產茶油可達35kg,采用兩系雜交法培育的油茶種苗,成長周期可縮短到1~2年,育苗成本比普通嫁接苗降低2/3。油茶樹全身是寶,一次栽種多年收益。種植油茶樹既能綠化荒山,改善生態環境,也可幫助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生態型、觀光型林業經濟。茶油色澤金黃,清香宜人,營養豐富;茶粕深加工潛力很大,綜合利用價值高;油茶花開冬秋,花期長達數月,花蜜濃香;油茶樹對土壤條件要求并不苛刻,荒山僻壤、丘陵閑散地均可種植,這些都為發展油茶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不與糧油、蔬菜等作物爭地;種植一次可收獲多年,油茶一般種后5年開始結果,8~10年才進入結果盛期,壽命可達100~200年,具有一次投資多年受益的好處;油茶與草本油料作物相比,油茶具有出油率高、油的品質好,售價高、單位面積產量佳效益好等優點;多種油茶還有利提高森林覆蓋率,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并可提供一些優質木材和某些特種化工原料。因此開發油茶是一種“錢途”非??捎^的種植業。
為了加快油茶的開發,把油茶產業培育成主產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浙江省景寧縣出臺了《景寧縣加快油茶產業發展試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從2009年到2015年,縣里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發展油茶產業。對新開發油茶基地面積在2hm2以上的連片基地則每畝補助800元,撫育復墾老基地則每畝補助300元,劈山撫育則每畝補助100元。并要發展示范性專業合作社3~4家,培育茶油深加工企業3~5家。到2020年,全縣油茶力爭突破0.67萬hm2。以九龍、渤海、外舍、梧桐、沙灣、鸕鶿、英川等鄉鎮(管理區)為重點,建成油茶產業發展帶,力爭成為浙江省油茶重點縣。這一政策出臺,大大調動了農民管理、撫育和種植油茶的積極性。至今,全縣已開發、改造油茶林萬余畝,使浙江省景寧縣油茶產業開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
開發油茶樹改造和種植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科技、林業、農業、土地、財政、稅務等很多部門,省內外既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也有失敗的教訓可供汲取。既要防止一哄而上,也要克服裹足不前。要以科學的精神,求實的作風真正把調研工作做實做好,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開發油茶改造和種植在浙江省景寧縣尚屬新事物,沒有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不行,沒有各方面的共識不行,沒有企業的積極性也不行。只有上下同心,以共識促共行,才能把事情辦好。要特別重視利用好農業產業化政策和各種專項基金、計劃,發揮政策效應的引導作用。要加大宣傳力度,調動全社會特別是農民的積極性,營造一個發展油茶產業的良好氛圍。
由于這是一個重大的產業工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重視企業的主體行為,同時對政策的引導作用、政府的行政推動作用也不可等閑視之。在油茶樹改造、種植油茶基地建設等方面,哪些應該由政府推動、起主導作用,哪些應該由市場和企業發揮主導作用,都應有清晰的科學的界定。如果僅僅是改造和種植油茶樹基地,缺少油茶籽加工企業,農民生產的茶籽沒有出路,缺乏銷售渠道,也形成不了產業;反之,如果僅有油茶籽加工企業,沒有一定規模的油茶籽基地為依托,則生產企業將成為“無米之炊”;如果不開展精加工、深加工,其綜合利用價值則不能顯現,預期效益將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如大平油脂廠)合資,創辦油茶開發公司,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產業深度開發。
改造和種植油茶樹及其深加工、精加工,涉及到產業結構的調整,涉及到國家、企業和農民的利益分配,從育苗、栽種到收購、加工、綜合利用,產業鏈條很長,發展空間巨大。要在搞清浙江省景寧縣自然條件(包括土壤、氣候、光照等)的前提下,選擇最好的品種。根據可栽種面積和農民的種植習慣,準確評估該項目的綜合效益(包括種植效益、加工效益、深加工效益、生態效益等)。在實施的步驟上,要明確是一步實施,還是分期實施。在實施的方法上,要具體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必要時成立強有力的組織,加強領導,直接指揮,真抓實干,真正把它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抓,論證好,規劃好。
當人們走進浙江省景寧縣渤海、沙灣、英川、鸕鶿、梧桐、九龍、外舍等鄉鎮(管理區)的荒山、荒地及火燒跡地上,一棵棵勃勃生機油茶苗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展現新的希望。近兩年來,浙江省景寧縣去冬今春,在荒山荒地、火燒跡地上,栽培油茶基地302.1hm2、低產低效改造油茶基地272.6hm2,農民把過去“靠山吃山”的習慣改變成了如今“種山養山”的致富山地新理念;同時,使寂寞30多年油茶產業活躍在畬鄉大地上。油茶樹被稱為世界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浙江省景寧縣縣農業傳統產業之一,產業基礎比較好;發展油茶產業,既可綠化、改善生態環境,又可以提高林地資源利用率。同時,加快油茶產業還是解決人民群眾食用油結構,維護國家油料安全的戰略舉措;也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浙江省景寧縣發展油茶產業目標是到2015年,全縣油茶栽培面積4 666.7hm2;到2020年,全縣油茶栽培面積近0.67萬hm2。到那時,浙江省景寧縣農民原本沒有任何收成的荒山荒地、火燒跡地上建起“綠色油庫”,同時,也為全縣農民建起“綠色銀行”。
[1]李清平.我國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分析[C]//中國科協.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林翔云.油茶的深度開發利用[J].糧油食品科技,2010(3):17~18.
[3]姚小華,王開良,羅細芳,等.我國油茶產業化現狀及發展思路[J].林業科技開發,2005(1):61~62.
[4]徐林初,龔 春,高 璜.江西省油茶產業化發展的機遇與對策[J].林業科技開發,2005(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