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開學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隨州441300)
盆景是一種造型藝術,采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把色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濃縮于咫尺的盆缽之中,成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欣賞,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是一種審美活動。盆景欣賞實際上就是對盆景造型藝術的審美,及對盆景作者文化素養、思想感情、審美趣味的再評價。俗語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自然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在審美活動中,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反應,因個人的文化修養、社會觀念、傳統信仰、素質的差異,而認識不同。
2.1.1 了解盆景風格和流派之特點
盆景由于受到各地的風俗習慣、審美情趣、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之間差異的影響,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以鮮明的個性和地方特點,約定俗成的成為地方的審美標準,并不斷豐富發展變化,形成地方流派。
就樹木盆景來說,目前盆景界公認的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徽派、海派、浙派、通派等8大流派。揚派嚴整壯觀,技法特點是“云片”和“一寸三彎”;蘇派清秀古雅,采用“粗扎細剪”,形成饅頭狀圓片;川派屈曲多姿,采用“滾枝式”和“掉拐”方法;嶺南派蒼勁自然,采用“蓄枝截干”手法;徽派古樸奇特,“游龍式”“蟠曲式”多見;海派明快流暢,師法自然,蒼古如畫;浙派剛勁瀟灑,自然明快;通派莊嚴雄偉,“兩彎半”造型常見。
2.1.2 了解盆景類型
傳統的劃分,依照它的取材和創作過程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以植物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盆景,稱為樹木盆景,樹木盆景又根據所用樹木材料種類不同,可分為松柏類、花果類、雜木類、藤蔓類等。以山石或山石代用物為主要材料的盆景,稱為山水盆景。目前,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又出現了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掛壁盆景和異型盆景等。
2.1.3 了解盆景造型的表現形式及特點
目前,樹木盆景常見表現形式和特點包括:直干式,主干直立或基本直立,不彎不曲,枝條分生橫出,雄偉挺拔,層次分明,體現自然界古木參天之態;斜干式,主干向一側傾斜,主枝向主干反向伸出,枝條平展于盆外,樹形既富有動勢,又不失均衡,具有山野老樹姿態;臥干式,樹木主干橫臥于盆面,樹冠枝條則昂然崛起,姿態古雅獨特;臨水式,樹木主干橫出盆外,但不倒掛下垂,宛如臨水之木,飄逸瀟灑,頗具畫意;懸崖式:樹木主干虬曲下垂盆外,如自然界懸崖峭壁石隙間的蒼松探海,古藤攀壁,臨危不懼,剛強堅毅;曲干式,樹木主干蟠曲向上,形如蛟龍,枝葉前后左右錯落,層次分明;連根式,多干樹木粗根裸露而相連,樹干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合栽式,一盆之中有二株以上同種或不同種樹木合栽。又稱“叢林式”。表現疏林、密林、寒林等不同的森林風光;提根式,樹木根部盤曲裸露在土外,或如蛟龍蟠曲,或如鷹爪高懸,古特奇雅;垂枝式,樹木的枝條下垂,如垂柳姿態,主要表現自然界樹木迎風搖曳,瀟灑飄逸的景象;附石式,樹木根部附在石上生長,再沿石縫深入土中,或整個生長在石洞中;枯峰式,樹木的主干已呈枯木狀,樹皮斑駁,露出穿洞蝕空的木質部,猶如枯峰,部分樹皮、枝干發出新枝葉,有“枯木逢春”之意。
山水盆景的表現形式及特點包括:獨峰式,又名孤峰式、獨秀式,多用來表現主題鮮明,景物集中的自然景色;偏重式,表現雄偉挺拔,峭壁千仞,奇峰摩空,氣勢磅礴的北國山河風光,具有線條剛直,形態雄渾,遼闊壯麗之特點;開合式,基本形式是三組山石,要求大致與偏重式布局相同,多采用橢圓形或長方形盆,盆的左右各置一組山石,一主一次,忌高低大小相等;峽谷式,又名峽江式,主要表現自然界江河峽谷的景色;傾斜式,山峰重心向一側傾斜,危而不倒,具有較強的動勢感,穩中有險,靜中寓動;懸崖式,表現自然界的臨水懸崖景色,具有山勢險峻,峭峰懸崖,石壁陡掛,危不可攀,氣勢壯觀的特點;散置式,又名疏密式,布局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表現湖中群島、海濱、山礁等自然景色;群峰式,又名重疊式,主要表現重山復水,層巒疊嶂,群峰競秀的自然景色。
了解植物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征,明白土壤,水分、場地、溫度、光照等和盆景的養護、管理的關系。而盆景的科學種植,養護、管理也至關重要。
美學原理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盆景作為造型藝術,常采用對稱與均衡、調和與對比、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的原則。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是形象性與理智性的統一,是真實性與功利性的統一,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
盆景的審美,因生活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好惡不同,對美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豐富的閱讀,廣泛的涉獵,扎實的文字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盆景欣賞時,可借鑒詩歌、小說、散文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對作品可產生更多更全的評價,詮釋、聯想,更能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與作者在語言、思想上能達到更好的交流、溝通,乃至產生共鳴。如欣賞懸崖松盆景,一般欣賞的是其優美的外形,即作者模仿自然界懸崖峭壁蒼松探海之勢,而文學素養豐富的讀者更能領悟作者筆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內涵。
先遠觀,大處著眼,即第一感受。運用盆景基本知識和美學知識,欣賞其整體風貌(風格)即統一之美;感受作品的顧盼呼應,疏密得當、層次分明、虛實相生,主題突出等。
近看細品。運用美學知識和植物學知識,欣賞局部特色即細節之美。如根的屈曲,干的蒼老、枝的婆娑蔓曲、葉的秀美斑斕、盆的情趣典雅、幾架的簡潔流暢、配飾的相得益彰、題詠的畫龍點睛、養護的精細,管理的科學等。
對作品的再認識,再體驗,再品味其和諧之美。俗語說:“一盆二景三幾架”,運用盆景欣賞具備綜合知識,再認識作品整體變化與統一。品味作者創作智慧和心血,體驗作者構思新穎與巧妙,手法的細膩與完美,制作的“因才制宜、揚長避短”;與盆景作者鮮明思想和個性,產生溝通,認識達成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產生共鳴。
盆景是以自然樹木、山石為主要材料,形象美是盆景美的外在體現。包括根、干、枝葉、花果和整體的形象。如有的樹形挺拔,蒼勁健茂,古樸秀雅;有的懸根露爪,枝干虬曲,姿態蒼老;有的葉形奇特,葉色秀美,以葉取勝;有的則繁花似錦,碩果累累,姹紫嫣紅。隨著季節變化又現色彩美。如春季新芽吐翠,夏季枝繁葉茂,秋季果實累累,冬季枝干蒼勁。觀賞樹木的成長過程及四季變化,富有極大的欣賞趣味。山石形象美,主要欣賞山石的軟硬質地、形狀的奇特、色澤的五彩斑斕和巧妙的組合搭配。
畫境美是盆景美的內在。作者如何將大自然的山水、樹木景色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并進行藝術的加工,使之成為有主次、有烘托、有聚散、有疏密、有對比、有呼應的多樣統一,達到凝聚大自然景色的藝術境界。這種經過藝術的加工之后而產生的美,就是畫境美。運用美學知識欣賞,分析作者表現畫境美,采用的多種藝術手法,如主次分明,疏密得當,虛實相生,巧拙互用,平中見奇,露中有藏等等。
意境可以說是作品的靈魂。在盆景的創作中,最難于表現的就是意境美,而在盆景的欣賞中,最需要審美水平的也是意境美。意境是盆景藝術的最高境界之一。它是建立在畫境基礎上的,二者互相滲透,很難分開。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美的感情,美的意愿,美的理想,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而領受景外之情,達到景盡而意無窮的境地。意境美的作品耐人尋味,百看不厭。
如欣賞懸崖松盆景,在欣賞作者模仿自然界懸崖峭壁蒼松探海之勢時,看到它的新葉、老干時,首先欣賞到它的形象美。而當再看到它挺拔的主干,蒼勁的枝葉時,又欣賞到了它的畫境美。最后由松樹蒼勁挺拔的姿態,聯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無限風光在險峰”、“不畏風暴,堅貞不屈”的品格,從而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欣賞到了它的意境美。
一個盆景的培養,從商品到作品再到藏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作者修養、感情、性格、技巧的總和來完成,需要感情移入,即盆景培養是時間和毅力的長跑,更是人性的雕塑。
[1]連智興.樹木盆景造型[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吳詩華,汪傳龍.樹木盆景制作技法[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石 得.淺談盆景的三品[J].花木盆景,201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