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海林,陳利權,柳賢武,李興發
(1.浙江省景寧縣雁溪鄉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寧323500;2.浙江省景寧縣雁溪鄉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寧323500;3.浙江省景寧縣林業局木材檢查站,浙江 景寧323500;4.浙江省景寧縣林業局營林公司,浙江 景寧323500)
浙江省景寧縣現設5個鎮,1個管理區,16個鄉,全縣254個行政村。為進一步推進景寧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魅力畬寨創建,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從2006年開始,就實施“村莊綠化”工程建設,積極投身于增綠工程,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處處都是村民植樹造林忙碌的景象。美化、亮化新農村,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初步形成綠樹村邊合,青山格外斜,當人們步入東坑、鸕鶿、大均、伏葉、梧桐等鄉村,仿佛置身于綠的世界、花的海洋,特色生態新農村建設在這里散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以254個行政村和良好的森林資源環境為背景,以有游憩價值的景觀、景點為依托,由農戶個體或股份資本、鄉村集體資本、工商業主投資興辦,充分利用林區動植物資源和鄉土特色產品,融森林文化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為游客提供價廉物美的吃、住、游、娛、購等旅游要素服務的生態友好型旅游產品。
浙江省景寧縣近幾年來,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精神,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建設為抓手,以創建綠化示范村為載體,能在資金籌集、規劃設計、樹種配置、長效管護等環節上下功夫,按要求嚴格把關,使村莊綠化工作取得明顯的成績。主要體現在綠化意識進一步提高,通過近幾年來村莊綠化工作的實施,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都感受到村莊綠化有效地提高了農村生態文明程度,凈化了空氣,美化了環境,提高了品位,為農村生態旅游、發展農村經濟打下了基礎,從而提高了農民村莊綠化的積極性。涌現了一批像等幾個省級綠化示范村,市級綠化示范村,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各級多部門聯合參與村莊綠化工作,以形成合力,多渠道爭取、落實資金,有效地推進了村莊綠化工作。在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邁向全國民族自治縣前列的同時,始終牢固樹立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理念,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努力實施節能減排、育林護綠等措施,全縣生態環境質量連續保持全國第五位,充分利用生態閃亮“名片”,發展森林旅游,實施“村莊綠化”工程等林業新型主體的培育,加快拓展全縣森林旅游的發展空間,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林區農民創業就業,推進新農村建設。
樹木是改善村莊生態環境的主力軍,有些村只是建設一個小公園,樹木種類稀少,這樣的村莊綠化對改善農村環境的生態質量起不了什么作用。
村莊房前屋后難見綠,庭院之內水泥地,道路兩邊只留出較少空地可以種樹,可謂“見縫插針”。有的村莊可種喬木的空地只種灌草;有的庭院綠化栽植的經濟型樹種偏多,所選樹種不理想,栽植管理也很粗放,很難形成生態效益。
沒有明確專職管護人員,兼職的職責也不明確,植樹后沒有及時有效管護,以致雜草叢生;影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樹木生長,從而挫傷群眾植樹的積極性。
有思想認識和領導重視程度有差異等多方面原因,有的鄉鎮村領導對村莊綠化不夠重視,村莊綠化植樹造林不到位,體現不出美化程度。
目前浙江省景寧縣村莊綠化的村,每個村只得到縣財政補助2萬元,而村集體經濟比較貧弱,根本沒有經濟才力投入村莊綠化工程,鄉鎮又沒有將村莊綠化擺在重要事情上,導致綠化村得不到鄉鎮財政補助。近幾年,綠化苗木價格逐漸漲高,結果村莊綠化質量下降,起不了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提高品位等作用。
縣鄉鎮領導和村民應充分認識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的大部分面積并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瑞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主體。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浙江省景寧縣要增加森林的覆蓋率,在“弘揚景寧生態文明、實現強林惠民”建設中,提高碳匯能力,村莊綠化潛力最大。為此,浙江省景寧縣在村莊綠化中要堅持以種樹為主,種樹又以喬木為主,讓村莊綠化實現既能增加綠量又能改善農村生態質量,既能優化景觀,又可達到興林富民的目的。
選擇適宜當地栽植的樹種,根據要栽樹種的要求預留一定栽植空間,從實際出發,因村制宜,綠化基礎好的以景觀和果木經濟林,防止村莊綠化出現那種“見縫插針”和栽喬木樹種太少的現象,從規劃開始就必須同村莊整治項目一起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在此基礎上分步逐步實施。
村莊“四旁”綠化的樹苗太小,又因管護差,被折斷、被壓倒、被拔掉的隨處可見,有的成活率低、生長不良。因此,建村莊綠化專業苗圃為村莊綠化供苗,以確保綠化質量。
村莊綠化載植很重要,后期的管護更重要,俗話講“十年樹木”,就是這個道理。要建立專業或者兼職的管護隊伍,制定村規民約;林業及鄉鎮林業技術人員要加強檢查指導,加強植樹造林科普宣傳教育,要持之以恒。
浙江省景寧縣林業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張后山、小金州等14個行政村,對樹種配置、綠化類型進行科學規劃,積極投身于村莊綠化工程建設中。目前種植有山杜英、樂昌含笑、紫薇、桂花、紅葉李、垂柳、紅葉石楠、紅花繼木(球)、羅漢松、棗仁、楊梅、黃柿、石榴等,種類達20多種綠化樹種及水干果苗木,株數12 541株。經過精心管理,景寧縣的張后山、小金州等14個行政村,綠化、美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綠樹村邊合,青山格外斜”的景象。當人們走進村莊,仿佛置身于綠的世界、花的海洋,花果飄香的特色生態新農村建設在這里散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近年來,浙江省景寧縣委、縣政府在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邁向全國民族自治縣前列的同時,始終牢固樹立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理念,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努力實施節能減排、育林護綠等措施,全縣生態環境質量連續保持全國第5位,充分利用生態閃亮“名片”,高度重視發展森林旅游,力爭通過“村莊綠化”工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來抓,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方法,狠抓工程建設,村莊綠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加快拓展全縣森林旅游的發展空間,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林區農民創業就業,推進新農村建設。
[1]馬東躍,李曉儲,黃利斌,等.無錫新農村綠化建設及模式初探[J].中國城市林業,2006,4(4):13~15.
[2]孫 云.現狀問題對策——對寧波市村莊綠化情況的調查和思考[J].國土綠化,2004(12):14.
[3]雷小華,謝益貴,徐必勇,等.麗水市蓮都區鄉村庭院綠化植物配置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9(11):17~18.
[4]王堅婭,張才榮,徐 統.仙居縣的村莊綠化[J].中國城市林業,2008(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