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聊城大學團委 山東 聊城 252000)
青年志愿服務是20世紀90年代初才出現的新生事物,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和巨大的社會需求,青年志愿服務迅速發展壯大,已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扶貧濟困到社區共建,從公益服務到支教支邊,志愿服務的領域與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城市、鄉村、學校、街道及各福利場所都可以看到青年志愿服務者的蹤跡。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但總體來講,我國的青年志愿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青年志愿服務實踐存在很多問題;理論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對青年志愿服務本身問題上,從青年志愿服務與青年發展、社會發展以及社會保障發展這一角度進行深入探討的少之又少,而這一研究角度才是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根本,也是探求解決當前青年志愿服務實踐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根本。筆者通過調研,深入了解青年志愿服務發展現狀,并通過對我國志愿服務產生、發展狀況的宏觀把握與對志愿者及志愿服務活動的微觀調研分析,進一步探究青年志愿服務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了解我國青年志愿者與志愿組織的發展,志愿精神的興起與弘揚,當代青年的價值觀念的轉變,認識青年志愿服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青年志愿服務,作為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誕生的新興事物,由于適應社會成員的需求而獲得較快發展,成為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一種示范。然而,受到客觀條件限制以及人們觀念意識差距的影響,在發展中也遇到種種困難、產生不少問題。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目前的青年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部分社會群體對志愿服務活動的理解偏差及對志愿者群體的誤解,使得部分社會群體對志愿服務活動持有“敬而遠之”的態度,
這就致使一些典型的、集中的服務活動,由于志愿者人力資源的缺乏還沒有做到將服務網絡延伸至所有社區,也使得志愿服務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各種難以避免的問題。
由于志愿服務觀念上的差異,使得服務領域的開發受到阻礙。國外的志愿服務已經從神圣化向日?;D變。神圣化是指專門從事特殊的、有崇高意義的服務;日?;轻槍ι鐣蓡T任何合理的利益需求開展服務。許多志愿者,仍然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志愿服務就是專門針對老人、殘疾人的服務,或者特殊者的服務,而不能將服務視野擴大到社會成員的全面需求。這樣,嚴重局限了志愿服務領域的開發,甚至出現了“事沒人干,有人沒事干”的狀況,降低了服務效率。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多數志愿服務活動都是自發組織的,在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所需資金也大都來自于民間募捐所得或是志愿者個人。而僅僅依靠者兩方面的力量是難以保證資金的有效及時提供的。所以,如何實現資金籌集的及時、充足、有效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許多志愿者組織是與共青團組織合成一體,團干部是志愿組織管理者,團員也是志愿者,服務活動流于形式,缺乏生命力。志愿團體是由社會人士獨立組成,獨自策劃服務活動,逐漸成為社會的中間團體。然而,由于特區仍有傳統計劃經濟及管理模式的影響,志愿服務也受到傳統組織模式的制約。如聊城市義工聯的一些服務活動受到團工作的影響;人員與經費的支持有時也要靠市委、市政府領導特殊批準,對“人治”的依賴程度較重。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的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在近幾年取得了長足進步并積累了極為可貴的經驗,但是,與社會成員的需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與外國青年志愿服務水平比較也有極大差距。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現在志愿者的志愿服務理念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傾向,在社會轉型期,志愿服務本身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針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現狀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就今后一段時期如何推進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誠然,青年志愿服務的目的不在于宣傳,重要的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弘揚一種精神。但是,在青年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其間的一些宣傳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進行適當的宣傳并保證力度到位,才能更好的將志愿服務活動為更多得社會群體知曉,并籍此呼吁更多的人積極主動投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之中。同時可以利用現代網絡平臺來進行青年志愿者的招募、登記、宣傳、投訴、咨詢、表彰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優化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并以此壯大青年志愿服務隊伍的力量,彌補志愿者資源不足的狀況。
要保證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持續深入健康發展,首先應建立健全符合實際并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通過修訂相關章程,明確青年志愿者的定義、基本條件、權利、義務、注冊程序、管理和培訓、激勵表彰等制度,實現以制度促規范,以規范促工作,使青年志愿服務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時可結合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根據服務時間和服務質量對志愿者進行考核和評優,激勵志愿服務行為并保障志愿者權利,更好地發揮注冊認證制度的積極作用。
目前,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普遍呈現單一化的特征。隨著當代青年人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更喜歡獨立地觀察社會、透視人生,形式單一、形式主義的活動形式已經不能適應他們的要求。志愿服務從招募之時就應該貫徹著一種自主、自愿的思想,根據實際,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形式,使之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作為青年人,也有義務將自身的奉獻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把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拓寬到更為廣泛的領域,將視野擴展到社會成員的全面需求。只有這樣,青年志愿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充分的發揮,同時才能使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
在大力拓展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及服務領域的同時還要注意品牌活動的打造?;顒拥男问郊纫Y合時代的需要,也要充分考慮各青年志愿服務組織自身的特點,發揮自身的優勢來組織具有代表性的活動,腳踏實地地把活動做好做精。
志愿服務活動歸根結底是一個社會性的活動,只有得到更廣泛的社會支持,活動才能更好地展開。目前,我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應該從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上爭取社會認可,吸收社會上更多的人對青年志愿服務工作予以重視,共同來關注和關心青年志愿群體。從實際出發,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為個社會群體參與志愿服務提供保障,以保護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在這個問題上,社會也應該主動承擔部分責任。政府在關于政策、法規、資金等方面都應該大力支持,幫助解決志愿者行動長期發展的瓶頸制約。這對于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較高的社會影響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在當代中國,由于各種客觀現實性原因,中國的青年志愿服務工作依然存在種種問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社會各項體制的愈加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志愿服務工作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1]邵政嚴.試論我國青年志愿服務的價值與影響因素[J].中國青年研究,2010(07).
[2]時小燕.我國志愿服務的現狀及對策分析[D].河海大學,2007.
[3]梁綠琦,穆青.中國青年志愿服務的形式[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
[4]陶倩.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志愿服務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9(13).
[5]張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7(05).
[6]任美華.志愿服務當前存在的問題[J].東北之窗,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