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寶東
(河池學院教務處,廣西宜州546300)
生態旅游(Ecotourism)是伴隨著旅游可持續發展而興起的旅游方式,由墨西哥生態學家謝貝洛斯?拉斯卡瑞(H.Ceba llos.Lascuruin)于1983年提出[1],生態旅游是保護環境和促進當地居民富裕的一種負責任的旅游,是基于自然和文化多樣性的高層次旅游形式。生態旅游定義為: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在具有一定自然生態景觀、社會文化景觀和環境教育因素的區域開展以欣賞、享受、參與、體驗、研究等為主題的旅游活動,提高旅游者的環保意識,促進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維持當地生態環境的平衡,最終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2]。生態旅游是全球旅游發展熱點和趨勢之一,目前生態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業總收入的15%~20%[3],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西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中部的安太鄉,屬云貴高原苗嶺山地向東延伸部分,距融水縣城 79km,地理坐標為 109°07′~ 109°11′E,25°24′~25°26′N 。屬中山地貌類型 ,海拔在 560~2 086m之間,相對高差1 500m,最高峰無名峰海拔2 086m,為華南第3高峰。南北長76km,呈南寬、北窄,中部東西寬約18km,總面積146.7km2[4],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植物資源、水資源及其珍稀瀕危動植物等。
2.1.1 地質地貌
元寶山遠在古生代志留紀全為江南古陸邊緣部分,在地質結構體系中,屬于華南準地臺桂北迭隆起的西部。在地質史上伴隨有巖漿活動和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現在大面積露出的花崗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1.2 氣候
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勻,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溫度為21.9~25℃,極端最高32℃。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遞減率為0.55×100m,晝夜溫差較明顯,平均差在8~10℃,≥10℃的年積溫5 300℃;年降水量達2 379mm,是廣西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廣西林業廳,1993),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9%,全年日照時數1 400h、無霜期320d,冬天山上出現積雪和結冰現象。
2.1.3 水文
元寶山地勢中部高,河流呈放射狀。主要河流有培秀河、老虎口河和白坪溪。主要水源為大氣降水,溪流得益于原始森林涵養的水源,長年不斷,清澈甘甜。莽莽林海、深厚的地被植物,造就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奇特景觀。在海拔約2 000m的山頂仍有汩汩泉水,而嶺壑交疊、峭壁斷巖的地貌,在溪流、峽谷形成眾多秀麗多姿的跌水瀑布溝壑碧潭。
2.1.4 土壤
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為:粘化富鋁濕潤富鐵土-強度鋁質濕潤淋溶土、黃色鋁質濕潤淋溶土、普通鋁質常濕雛形土、石質鋁質常濕雛形土[5]。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具有種類豐富、自然肥力高、厚薄不均、土壤蓄水能力強等特點,pH值4.5~5.0,有利于植物生長。
2.1.5 生物多樣性特點
典型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維管束植物1 863種,隸屬207科745屬,天然闊葉林占森林面積的87.1%,空氣負離子濃度高,空氣相對濕度為75%,森林覆蓋率達到93%。主要喬木達300多種,有珍稀瀕危物種元寶山冷杉、南方紅豆杉、南方鐵杉等廣西特有種20多種;大型真菌種類有24目47科219種;陸生脊椎動物4綱28目87科34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黑頸長尾雉,熊猴和林麝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42種;昆蟲有16目133科466屬634種[6]。豐富的生物資源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2.1 地理位置優勢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是大苗山生態民俗文化旅游區、桂中民俗風情特色旅游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的資源依托,生態環境自然原始、生物多樣性豐富,集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于一體,被列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北面有三江馬胖鼓樓、程陽風雨橋,西有環江北宋牌坊、川西瑞良景區、下南古墓群,西南有宜州劉三姐故鄉,南有柳州華夏奇石城,東有桂林山水。可與桂林、柳州、宜州等旅游目的地和融水縣的其他旅游景區連接成網,形成區域聯動,具有良好的旅游經濟區位條件,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具備堅實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科研價值和生態價值。
2.2.2 民俗資源優勢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豐富、品味高,是融水縣旅游資源富集的區域,民間傳統手工制品刺繡、織錦、銀飾等,苗族演藝苗歌、蘆笙曲、蘆笙踩堂舞等,傳統飲食米酒、糯米飯、酸菜等讓游人流連忘返。融合了原生態苗族村寨、壯觀的梯田、險峻的峽谷、靈秀的溪谷、茂密的原始森林、避暑境地,涵括了山岳景觀、森林景觀、溝谷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景觀、野人之謎等天然景觀。有學者對元寶山旅游資源單體定量評價:有特品級2個,優良級23個,普通級35個;對森林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總分值為86.6分,屬一級森林公園風景資源[7],元寶山具有美 、高 、險 、古 、靈 、涼 、野 、淳 8 大特色,可以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民俗旅游來開發[8]。
(1)由于森林旅游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發展緩慢,而元寶山地理位置偏僻,經濟基礎薄弱,交通較差,山上缺少交通、通訊、食宿等基本條件,當地居民大旅游觀念不強,沒有完整的統一規劃,宣傳展示力度不夠,旅游商品的設計、開發、營銷十分薄弱,對本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帶來了諸多不便。
(2)資金不足,旅游景點和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資源的開發線路還不夠完善,沒有系統可行性的管理方案,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體制不順、地方政府群眾干擾大等,也成了制約本地區旅游資源發展的問題[8]。要妥善處理好旅游開發與當地居民的關系,緩解開發過程中人與野生動物的沖突。
(1)在進行資源的開發時,要科學論證和嚴格的生態環境評價,適度開發資源,會提高知名度,為推銷當地商品帶來益處[6]。但要注意修建道路所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隔離對生物的影響。要將經濟發展與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協調一致,確定元寶山的自然容量、感應容量、生態容量和最佳容量等,為生態旅游決策服務[7]。以梯田自然景觀為背景,建設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建立有效的保護體系,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嚴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格保護好觀賞價值高的自然資源和珍稀動植物資源。本著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的原則,限制旅游活動范圍,嚴禁游人進入核心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做好生態旅游的動態監測工作,讓自然資源真正起到應有的科普價值。
(2)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森林旅游應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依法保護森林資源為宗旨,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加強保護[9]。必須做好國家森林公園的前期規劃工作,在總體布局上要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對元寶山生態旅游資源從生態學、經濟學、美學、地理學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評價;對利用現狀、開發程度、開發條件和前景、環境污染程度、基礎設施狀況等進行技術評價。以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為核心,因地制宜,完善各種設施,滿足游客觀賞和娛樂需要,高起點、高標準地規劃建設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特色森林公園[10]。建設集生態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集影像數據、地圖數據、調查數據、監測數據以及規劃設計數據等的管理、分析、決策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對元寶山生態資源的實時管理,從而為元寶山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森林自然保護地旅游資源的開發模式研究上,必須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把保護放在第1位,堅持“三大效益”兼顧的原則,才能實現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良性循環[11]。隨著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及其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以及社會對旅游業重視程度的提高,元寶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科學基礎研究的開展,區域合作的成熟以及元寶山知名度的提高等[12],其質樸的苗寨、秀麗的自然山水、原生態的民族風情,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會被很好的開發、利用與保護,豐富多彩、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價值的實現必將會帶動元寶山及周邊的經濟快速發展。
致謝:感謝廣西元寶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對本研究的大力支持。
[1]郭魯芳.發展生態旅游的思考[J].旅游論壇,1998,4(2):70~74.
[2]李會琴,侯林春,肖擁軍.黃土高原生態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對策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9,23(2):90~94.
[3]林河山,余興光,龍鄒霞.湄洲島生態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J].臺灣海峽,2008,27(3):276~ 280.
[4]孟繁華.元寶山植物物種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3.
[5]陸樹華,李先琨,蘇宗明,等.元寶山中山土壤形成特點及系統分類[J].生態環境,2003,12(2):172~ 176.
[6]寧世江,李 鋒,何成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廣西元寶山科學考察報告[M].桂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7]王 娜,黎 森.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評價[J].科技信息:基礎理論研討,2008(10):73.
[8]徐文燕.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民俗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2008,29(2):95~98.
[9]田金萍.河南森林旅游發展對策探討[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28(1):78~ 82.
[10]古文強.廣東梧桐山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現狀與開發策略[J].林業建設,2008,6:21~ 23.
[11]粟海軍,馬建章.森林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資源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2008,17(2):866~871.
[12]馬月偉,趙永濤,于 慧,等.大香格里拉旅游資源的價值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8):12 379~12 381.